[发明专利]高效节能制冷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3710.7 | 申请日: | 2011-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1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钱有富;范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市沃克制冷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1/06 |
代理公司: | 金华科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3 | 代理人: | 胡杰平 |
地址: | 32104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制冷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高效节能制冷装置,由连接管道(22)将制冷剂压缩机(1)、水冷凝器(3)、供液电磁阀(8)、回汽过滤器(2),膨胀阀(9)和蒸发器(4)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具有带端盖(10)的过滤器外桶(11),靠近该过滤器外桶(11)上端的侧壁上水平设置进气口(12),该进气口(12)的水平中心线偏向过滤器外桶(11)的一侧,所述端盖(10)上竖直设置排气口(7),过滤器外桶(11)内部竖直设置圆柱形附着纸质过滤层(15)的金属过滤网(14),有一回路管道(16)自上而下螺旋浮空环绕在金属过滤网(14)的外围,且回路管道上端(17)和回路管道下端(18)与过滤器外桶(11)的侧壁连通,其中回路管道上端(18)通过连接管道(22)与水冷凝器(3)连接,回路管道下端(18)通过连接管道(22)与蒸发器(4)连接,所述回汽过滤器(2)的进气口(12)通过连接管道(22)与蒸发器(4)连接,排气口(13)通过连接管道(22)与制冷剂压缩机(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过滤网(14)为内外双层设置,内层过滤网比外层过滤网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外桶(11)的底板设有放水螺丝(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路管道上端(17)和回路管道下端(18)均设有回气阀(7);所述的水冷凝器(3)的出口(21)端设有回气阀(7);所述的蒸发器(4)的进口(20)端和出口(21)端设有一膨胀阀(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汽过滤器(2)的排气口(13)与制冷剂压缩机(1)之间设有过滤器(5),制冷剂压缩机(1)与水冷凝器(3)之间设有过滤器(5);所述的回路管道上端(17)与水冷凝器出口(21)之间设有干燥过滤器(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路管道上端(17)至水冷凝器出口(21)之间的连接管道(22)上还设有视液镜(19)、供液电磁阀(8)。
7.一种高效节能制冷方法,其利用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制冷步骤为:制冷剂在蒸发器(4)中由液态转化成气态,未蒸发的液态制冷剂和已蒸发的气态制冷剂沿着连接管道(22)移动,从回汽过滤器(2)的进气口(12)进入回汽过滤器(2)后形成桶壁环流,未蒸发的液态制冷剂在环流过程中遇到环绕在金属过滤网(14)外围的内部含有常温状态制冷剂的回路管道(16),大部分直接蒸发成为气体,气态制冷剂在过滤器内部由下至上从排气口(13)排出,剩余部分未蒸发的液态制冷剂则沉到过滤器底部慢慢蒸发;从回汽过滤器(2)排出的气态制冷剂沿着连接管道(22)进入制冷剂压缩机(1),在制冷剂压缩机(1)中压缩制冷后从制冷剂压缩机(1)的出口(21)排出,经过过滤器(5)过滤后由水冷凝器(3)的进口(20)进入水冷凝器(3)进行冷凝过程;从水冷凝器(3)的出口(21)排出的常温液态制冷剂沿着连接管道(22)继续移动,经干燥过滤器(6)过滤后从回汽过滤器(2)侧壁上的回路管道上端(17)进入回路管道(16),沿着回路管道(16)环流的同时与回汽过滤器(2)内部未蒸发的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从回路管道下端(18)排出;排出的液态制冷剂沿着连接管道(22)回到蒸发器(4),在蒸发器(4)中重新蒸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节能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汽过滤器(2)的金属过滤网(14)附着纸质过滤层(15),制冷剂中的杂质被吸附在纸质过滤层(15)上,纸质过滤层(15)因过多的杂质而堵塞时,通过打开端盖(10)取出纸质过滤层(1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节能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底部沉积的制冷剂和其它液体过多时,打开放水螺丝(19),排出多余的积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市沃克制冷设备厂,未经金华市沃克制冷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37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醒眼镜盒
- 下一篇:三维图像的显示方法及其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