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4173.8 | 申请日: | 201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3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K25/20;B62L1/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动车的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能提升后轮的轮距宽度的自由度,进而能提升电动车的行车安全性的电动车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车1,请参阅图1、2所示,至少包括有:车架11、后避震器12、后轮框架13、后轮14;
该车架11,前方枢设有转向把手111,该转向把手111的下方接设有头管112,该头管112的下方枢设有前避震器113,该前避震器113固设有前轮114,该车架11后端设有朝车体后方延设有后避震器12;
该后避震器12的后端设有后轮框架13;
该后轮框架13为ㄇ字型的框架,其二侧端分别设有后轮接设部131,该后轮接设部131可供后轮14枢设用;
该后轮14为设有轮毂马达141,该后轮14藉由电池B的电力来令轮毂马达141作动,进而使电动车1行进。
另请配合图2、3参阅,该后轮14包括有双轮式后轮14a及单轮式后轮14b二种,不论是双轮式后轮14a或单轮式后轮14b的后轮14,其是以一固定轴15穿设于后轮14后,该固定轴15之二端再嵌设于后轮框架13的后轮接设部131上,并以一固定螺帽151螺设于固定轴15之二端,藉此来令后轮14得以固定于后轮框架13上。
现有之电动车1藉由上述方式固然可令后轮14稳固的固定于后轮框架13上,但如图2、3所示般,现有的电动车1的后轮14是被架设于后轮框架13所界定的内侧空间内,亦即该后轮14的外侧是介设有后轮框架13,因此该后轮14的轮距宽度会受到后轮框架13的限制,且后轮框架13占据该电动车1后部的横向宽度,而不利于该电动车1的行车;另、如众所周知,轮距越宽对于行车时车辆的稳定性就越加的稳定,是以现有电动车1藉由上述方式来将后轮14固定于后轮框架13上,会造成后轮14轮距宽度的自由度受到严重的限制。
有鉴于现有的电动车1的后轮14固定于后轮框架13的结构具有上述的缺失。因此,要如何开发出可增进后轮14轮距宽度自由化的后轮14与后轮框架13的连结结构,实为目前车辆制造业者所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是在于克服现有电动车后轮轮距宽度受到后轮框架的限制,而无法提升后轮轮距宽度自由化来增进行车安全的缺失。
为此,本发明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的结构,至少包括有车架、后避震器、后轮框架及后轮;该车架的水平管部后端向车体后方另延设有一后车架,该后车架具有后避震器连结部;该后轮框架设有连结部、后轮接设部及枢接部;该后避震器一端连接于车架的后车架的后避震器连结部,另一端连接于该后轮框架的连结部上;该后轮框架的枢接部是与车架的后车架连接;该后轮设有轮毂马达,且该后轮是接设于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上,其中,该后轮的轮毂马达设有一固定轴,该后轮是藉由固定螺栓来与固定轴连结,该固定轴朝该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的方向侧延设有固定部,该固定轴的固定部是穿设于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后以固定螺帽来螺设于固定轴的固定部上,藉此来令后轮被稳固的固定于该后轮框架上,藉此来令该后轮的轮距的宽度的提升不再被后轮框架所限制,而能提升后轮的轮距宽度的自由度,进而能提升电动车的行车安全性。
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与枢接部之间连接有支撑臂。
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框架为只有单一支撑臂的单臂式后轮框架,且后轮为单轮式后轮。
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框架为具有二支支撑臂的框架,且后轮为双轮式后轮。
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设有刹车组,且该刹车组是位于后轮与支撑臂之间。
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的轮框的轴孔设防尘盖。
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固定轴于后轮的内轴承上设有C形扣环。
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后轮接设部设有穿孔。
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固定轴于后轮的外轴承上设有C形扣环。
所述的电动车的结构,其中,该单臂式后轮框架的后轮接设部设有连结座,该连结座设有复数个螺固孔,另该后轮的刹车组设有复数个锁固孔,藉由螺丝穿设于螺固孔来螺设于锁固孔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动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现有电动车双轮式后轮与后轮框架立体图。
图3是现有电动车单轮式后轮与后轮框架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41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供电的建筑物楼梯照明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智能路灯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