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永电体、薄膜永电体制作方法及其声音播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4301.9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7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宋钰;萧思菁;王崇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志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7/04 | 分类号: | H04R7/04;H04R31/00;H04R1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谈水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永电体 体制 方法 及其 声音 播放 装置 | ||
1.一种薄膜永电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框架,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
一介电薄膜,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第一面上;
一表面改质层,设置在所述介电薄膜相对所述框架的第一面的另一表面上,并由一表面改质材料均匀涂布在所述介电薄膜上而构成;以及
一纳米石墨烯导电层,其设置在所述表面改质层上,该纳米石墨烯导电层是由纳米石墨烯均匀分散并吸附在所述表面改质层上而构成,所述纳米石墨烯为颗粒且为薄片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永电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介电薄膜包括聚四氟乙烯薄膜、聚二氟乙烯薄膜、PVDF、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醚酰亚胺薄膜或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永电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表面改质材料包括水性聚氨基甲酸脂树脂、聚氯化二丙烯基二甲基铵或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永电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纳米石墨烯的颗粒表面被一离子型界面活性剂所包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永电体,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离子型界面活性剂具有一亲水端及一疏水端,且该疏水端吸附在所述纳米石墨烯颗粒表面,而裸露出的所述亲水端与所述表面改质材料作用,而吸附在所述表面改质层上。
6.一种薄膜永电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含:
提供一框架,该框架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
将一介电薄膜贴附在所述框架的第一面上;
均匀涂布一表面改质材料于所述介电薄膜相对所述框架的第一面的另一表面上,而形成一表面改质层;
添加纳米石墨烯于一水溶液中,得到一石墨烯水溶液,其中该纳米石墨烯为颗粒且薄片状结构;
震荡所述石墨烯水溶液,以分散所述纳米石墨烯的颗粒,而得到分散完成的石墨烯水溶液;
均匀涂布分散完成的所述石墨烯水溶液于所述粘着层上而形成一纳米石墨烯导电层;以及
对所述介电薄膜进行一极化处理,以形成一薄膜永电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永电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介电薄膜包括聚四氟乙烯薄膜、聚二氟乙烯薄膜,PVDF、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醚酰亚胺薄膜或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永电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表面改质材料包括水性聚氨基甲酸脂树脂、聚氯化二丙烯基二甲基铵或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永电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水溶液含有一离子型界面活性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膜永电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离子型界面活性剂具有一亲水端及一疏水端,且所述震荡石墨烯水溶液的步骤由所述疏水端吸附在所述纳米石墨烯颗粒的表面,并裸露出所述亲水端而完成分散所述纳米石墨烯颗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薄膜永电体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纳米石墨烯颗粒由包覆在其表面的所述离子型界面活性所裸露出的所述亲水端与所述表面改质材料作用,而吸附在所述表面改质层上。
12.一种声音播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音频信号输入单元,其具有一第一信号源端及一第二信号源端,该音频信号输入单元用以接收一音频信号;
一第一电极,其与该第一信号源端耦合;
一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彼此分离设置,并与所述第二信号源端耦合;以及
一薄膜永电体,其设置并耦合在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与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之间各保持一间隙,其包括:
一框架,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
一介电薄膜,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面上;
一表面改质层,设置在所述介电薄膜相对所述框架的所述第一面的另一表面上,并由一表面改质材料均匀涂布在所述介电薄膜上而构成;以及
一纳米石墨烯导电层,其设置在所述表面改质层上,该纳米石墨烯导电层由纳米石墨烯均匀分散并吸附在所述表面改质层上而构成,该纳米石墨烯为颗粒且为薄片状结构;
其中,所述薄膜永电体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相互作用,以回应由所述第一信号源端与第二信号源端提供的音频信号并振动以产生声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志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志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43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粘土砖表层的淤泥污泥烧结砖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换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