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启式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4338.1 | 申请日: | 201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8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蔡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兴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28 | 分类号: | H01F38/28;H01F38/32;H01F27/28;G01R1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启 电子 电流 互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电流互感器,具体说是一种可开合测量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适用于35kV以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系统的电流测量和继电保护。
技术背景
电流互感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测量和保护,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其可靠性和准确度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电力系统数字化、小型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传统的可开合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CT采用硅钢片上绕制线圈经环氧树脂固封后切割,再拼装成完整的电流互感器,此种结构暴露出体积大、磁饱和、磁共振、动态范围小以及频带窄、精度差等缺陷,难以满足新一代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另外,现有大部分空心线圈采用在非磁性骨架上绕制导线的方法,线圈采样精度取决于线圈密度和恒定的骨架截面积,制作工艺要求高,批量生产时的分散性大,不易于产业化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了现有电流互感器磁饱和、磁共振以及测量精度低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有较宽的频带范围,无磁饱和,测量精度高,无二次开路高压危险的开启式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启式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由二次绕组连接二次转换单元组成,其技术特点是所述二次绕组由两只“C”型印刷板对接而成,每只“C”型印刷板上均匀间隔垂直固定有三只以上小贴片,两只“C”型印刷板上分别设有由三只以上小贴片依次串联而成的回路,两“C”型印刷板上的两回路经屏蔽双绞线连接,二次绕组的出线端经屏蔽双绞线连接二次转换单元实现输出测量和保护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线圈的出线端设置于任一“C”型印刷板上的两只小贴片之间。
再进一步地,所述小贴片为矩形空心线圈,相邻两只矩形空心线圈的一矩形空心线圈的进线端与另一矩形空心线圈的出线端串接。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小贴片的作用是获得被测电流磁场变化所产生的感应电势,印刷板的作用是给小贴片提供回路串联起来,采用两只“C”型印刷板线圈布线方式灵活,“C”型印刷板上布置的回路能提供二次绕组空心线圈连接回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可依据被测电流大小选择带有不同个数小贴片的“C”型印刷板,适用范围广;采用矩形空心线圈小贴片组合成空心线圈的特殊结构,没有磁性材料,当互感器两只“C”型印刷板分开时,对测量精度没有任何影响,容易达到高精度,稳定性好,有较宽的频带范围,不会出现磁饱和现象。
本发明在两只“C”型印刷板上串联多个矩形空心线圈小贴片,再经屏蔽双绞线连接成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可开口的二次绕组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整体加工方便、精度高、有较宽的频带范围,无磁饱和,无二次开路高压危险,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开、合即可使用,安全便捷,适用于35kV以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系统的电流测量和继电保护,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C型印刷板1 ,小贴片2,屏蔽双绞线3、31,二次转换单元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所示,本发明的开启式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由两个C型印刷板1对接而成,印刷板上布置有提供小贴片串联的回路,两个C型印刷板的回路通过屏蔽双绞线3形成完整的回路,然后再印刷板上面垂直固定着一定数量的小贴片2,小贴片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均匀焊接固定在在印刷板的上;小贴片通过印刷板上的回路(如附图1上实线表示)依次相互串联,两个C型印刷板上另外设置有将两半C型印刷板串联成一起的回路(如附图1上虚线表示),两半回路通过屏蔽双绞线连接成一体,两个小贴片的数量根据被测电流大小选择,主印刷板上有用于给多个小贴片提供精确定位和可靠的机械固定装置;制作完成的空心线圈安装到外壳里,使用环氧树脂固封,完全固化后从中间切割开,再使用金属腰带将两半互感器拼成一个完整的电子式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空心线圈呈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开口结构,使用时直接由开口处卡入电缆即可测量,二次绕组空心线圈的出线端经屏蔽双绞线31通过二次转换单元4的两个通道输出测量和保护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兴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兴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43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