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5055.9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2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朱福龙;方永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盾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一氧化碳 传感器 | ||
1.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包括有内储有氢氧化物液体(1a)的阳极反应桶(1),能与外部检测气体相连的聚气罩(10),以及催化一氧化碳气体的膜电极组件(4),其特征是:所述的聚气罩(10)内面紧贴配装有阴极压片(8),且阴极压片(8)与聚气罩(10)外周圈配装有密封圈(7),且密封圈(7)与所述的阳极反应桶(1)上口密封配合;所述的阳极反应桶(1)上口内置有阳极压片(2),阳极压片(2)与所述的密封圈(7)之间垫配有集流膜定位片(5);所述的集流膜定位片(5)中间制有定位孔(51),且定位孔(51)与所述的膜电极组件(4)嵌配;所述的阳极压片(2)中间制有贯流孔(21),且贯流孔(21)控制阳极反应桶(1)内储氢氧化物液体(1a)与膜电极组件(4)之间的流通;所述的阴极压片(8)中间制有贯气孔(81),且该贯气孔(81)控制聚气罩(10)内进检测气体与膜电极组件(4)之间的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聚气罩(10)中间制有凹腔(10c),四周制有翻边(10b);所述的凹腔(10c)内嵌配有过滤体(9),并将外部检测气体过滤成一氧化碳气体;所述的翻边(10b)内面与阴极压片(8)贴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体(9)为活性炭物质;所述的聚气罩(10)外顶面上制有至少二个进气孔(10a),且进气孔(10a)与聚气罩(10)的凹腔(10c)连通;所述的聚气罩(10)外顶面固定有阴极引脚(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膜电极组件(4)与进入的一氧化碳气体、阳极反应桶(1)内氢氧化物液体(1a)产生化学反应,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正电荷离子(H+)和电子(e-)。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阳极反应桶(1)内储有的氢氧化物液体(1a)为水质液体;所述的阳极反应桶(1)外底面固定有阳极引脚(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阳极引脚(11)与阴极引脚(12)之间连接有导电负载(A),并能形成输出电流(Iou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膜电极组件(4)的外表面为阴极工作面(41),且膜电极组件(4)经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子(e-)聚留在该阴极工作面(4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阴极工作面(41)上贴配有阴极集流膜(6),阴极工作面(41)上所聚留下的电子(e-)转移并保留到所述的阴极集流膜(6)上,且阴极集流膜(6)与所述的阴极压片(8)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膜电极组件(4)的内表面为阳极工作面(42),且膜电极组件(4)经化学反应产生的正电荷离子(H+)聚留在阳极工作面(4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阳极工作面(42)上贴配有阳极集流膜(3),阳极工作面(42)上所聚留下的正电荷离子(H+)转移并保留到所述的阳极集流膜(3)上,且阳极集流膜(3)与所述的阳极压片(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盾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盾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505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使用存储区域网络恢复计算机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投光装置以及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