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6879.8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3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欣;陈姿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固定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有关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性需求的不断改变,无线通信凭借其非常便利的连接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且已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非常普及。随着无线通信装置的技术日渐成熟,无线通信装置所提供的服务也愈渐广大。
然而,已知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均具有用以收发信号的天线,一般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天线固定方式通常是采用夹线结构或胶带黏着固定。采用夹线结构固定,此方法对设计预留的夹线结构间隙要求很高。夹线结构过宽时,天线固定不稳固,很容易浮起而影响天线性能;而夹线结构过紧时,组装天线过程中很难进行固定操作,天线在固定过程中,容易造成天线损伤而导致天线性能不稳定。
采用胶带黏着固定,此方法会产生额外的胶带材料成本以及额外的废弃物也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增加在生产作业时人力黏着胶带的人力工时及人力成本。另外,胶带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下,或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黏着力会随之下降而脱落,进而导致天线性能不稳定。
综观前所述,本发明的发明人思索并设计一种天线固定结构,以期针对现有技术的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天线固定结构,以解决天线固定不稳定时所造成的各项缺点。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天线固定结构,包含一壳体、至少一导线槽及至少一压制部。壳体内表面上配置一天线。导线槽于壳体上设置以形成一天线路径。压制部配合天线路径设置,以使天线固定于壳体内表面。
其中,导线槽与壳体一体成型;且导线槽沿壳体内表面边缘配置。
其中,导线槽为二圆柱或二凸肋,彼此相隔一预定间隔。
其中,预定间隔恰配合天线的线径,可供天线放置或卡制。
其中,压制部与壳体一体成型;且压制部包含一弹性臂,弹性臂延伸自壳体内表面。
其中,弹性臂悬空设置,且与壳体内表面间隔一预定高度。
其中,预定高度配合天线的线径。
承上所述,依本发明的天线固定结构,其可具有一或多个下述优点:
(1) 此天线固定结构由导线槽设置于壳体上以形成一天线路径,可使天线固定于天线路径;更通过压制部配合天线路径设置,以使该天线固定于壳体内表面,可解决天线容易浮起或天线损伤时对天线性能影响的问题。
(2) 此天线固定结构,可节省生产作业时的胶带成本以及人力黏着胶带时的工时,可提高生产作业时的便利性与生产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天线固定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图3 为本发明的图1中B-B剖面示意图;
图4 为本发明的压制部剖面图;以及
图5 为本发明的天线固定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
1,天线固定结构;
10,壳体;
20,天线;
30,导线槽;
31,预定间隔;
40,压制部;
41,弹性臂;
42,预定高度;以及
50,天线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的天线固定结构的实施例,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于本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个人行动助理(PDA)、卫星导航装置或可设置该天线固定结构的各种无线通信装置,为便于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以下是以个人行动助理(PDA)为实施例,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天线固定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天线固定结构1,该天线固定结构1用于将一天线20固定于无线通信装置的一壳体10内表面,该天线固定结构1包含壳体10,设置于壳体10上的至少一导线槽30及至少一压制部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68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升压变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涡轮后膨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