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频处理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7127.3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6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萧德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葛强;张一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视频处理,且特别有关于可以将表示为二维(two-dimensional)视频帧的视频流转换为观察者可利用三维(three-dimensional)透视感知到的立体视频流(stereoscopic video stream)的视频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多媒体应用及相关显示技术的发展,对于能够产生更具体及更真实图像(例如立体的或三维的视频)的显示技术的需求正日渐增长。一般来说,基于观看者立体视觉的生理因素,例如观看者双眼之间的视觉差异(或所谓双眼视差(binocular parallax))、运动视差等,观看者可将显示在屏幕上的合成图像感知为立体或三维图像。这是因为两只眼睛所看到的同一物体的景象有轻微不同。
当前,为获得具有真实三维视图的立体图像,需要具有至少两台摄相机的专用三维图像系统来合成每一台摄相机同时捕捉的景象。举例来说,可利用两台摄相机同时分别记录左眼及右眼的视图,从而可依据上述两视图而形成对应的立体或三维图像。然而,上述多摄相机系统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复杂的配置以及可能引入多摄相机自不同视图记录同一场景的同步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能够将任一原始记录为二维的视频内容转换为立体或三维视频内容的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特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视频处理装置,用于将多个二维视频帧转换为多个立体视频帧,视频处理装置包含比较单元、时序转换器及空间转换器。比较单元用于接收一系列二维视频帧,以及为该多个二维视频帧提供指示时序差异数据的比较结果;时序转换器耦接于比较单元,用于依据比较结果修正该多个二维视频帧;空间转换器耦接于比较单元及时序转换器,用于依据修正的多个二维视频帧的每一帧产生立体帧对,其中立体帧对包含左眼视频帧及右眼视频帧,用于提供由人类双眼所感知到的视觉差异。
本发明实施例另提供一种视频处理方法,用于将多个二维视频帧转换为多个立体视频帧,视频处理方法包含:接收一系列二维视频帧;为该多个二维视频帧提供指示时序差异数据的比较结果;依据比较结果修正该多个二维视频帧;以及依据修正的多个二维视频帧的每一帧产生立体帧对,其中立体帧对包含左眼视频帧及右眼视频帧,用于提供由人类双眼所感知到的视觉差异。
利用本发明的视频处理装置及方法,可将现有二维视频帧转换为立体视频帧。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二维视频帧转换为立体视频帧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A及图2B是由人类双眼所感知到的视觉差异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将二维视频帧转换为立体视频帧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将二维视频帧转换为立体视频帧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二维视频帧转换为立体视频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将二维视频帧转换为立体视频帧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是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另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透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第二装置。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二维视频帧转换为立体视频帧的装置10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将二维视频帧转换为立体视频帧的装置10包含比较单元104、时序转换器(temporal transform operator)106及空间转换器(spatial transformoperator)108。
在操作的过程中,比较单元104接收二维视频内容,举例来说,一系列二维视频帧102。特别地,比较单元104为该多个二维视频帧102提供指示时序差异数据的比较结果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71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爆炸复合轧制双面不锈钢复合薄带材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电源负载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