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节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7167.8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2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宏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节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装置,尤指一种发光二极管的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无自发光性质的液晶面板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如电视、计算机屏幕、行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不同尺寸的液晶显示器(LCD)上;而为了达到显像的目的,必须搭配一光源以照射该液晶面板,以使该液晶面板对应一影像信号产生光影变化。由于该光源多设置至于液晶面板之后,乃被称为「背光源」,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背光源主要可区分为两种,其一为使用冷阴极灯管以做为背光源的光源提供元件,其二为使用发光二极管以作为背光源的光源提供元件。
配合参阅图1A,为一现有的背光模块的电路方块图。
该背光模块80电连接于交流电源ACV,该背光模块80包含一交流/直流转换器82、一驱动单元84及至少一冷阴极灯管86。该交流/直流转换器82电连接于该交流电源ACV,以将该交流电源ACV转换为一直流电源输出;该驱动单元84电连接交流/直流转换器82及该冷阴极灯管86,该驱动单元84接收该直流电压,并藉以驱动该冷阴极灯管86,使该冷阴极灯管86产生一光源输出。
但是,随着液晶显示器逐渐的薄型化,发光二极管成为新一代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光源产生元件。配合参阅图1B,为另一现有的背光模块的电路方块图。该背光模块90包含一交流/直流转换器92、一直流/直流转换器94及一发光二极管阵列50,其中这些发光二极管阵列50由多个发光二极管520串联连接组成一发光二极管串列52,再由多个发光二极管串列并联组成发光二极管阵列50,如图2所示。
复参阅图1B及图2,该交流/直流转换器92电连接于一交流电源ACV,以将该交流电源ACV转换为一直流电源输出至该直流/直流转换器94。该直流/直流转换器94供升压或降压至可以驱动这些发光二极管50的一驱动电压VLED。这些发光二极管50接收该驱动电压VLED,同时对应产生一导通电流ILED,并产生一光源输出。
然而,由于这些发光二极管50于定电压模式操作下,该驱动电压VLED远大于这些发光二极管50导通所需的最大电压值,而此多余的电压为该背光模块90额外的电源损失。
并且,现有的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背光模块提供一预定电压值(如:12V、24V)予该发光二极管阵列50,但同时驱动这些发光二极管520导通的电压值并不一定刚好等于该预定电压值,且当该预定电压值大于导通这些发光二极管的电压值时,多余的电压增加该交流/直流转换器92的电源转换损耗。
又,由于上述的该背光模块80、90皆须通过二段式的电源转换,即一交流/直流转换器82、92搭配一驱动单元84或一直流/直流转换器94,并且该交流/直流转换器82、92、该驱动单元84及该直流/直流转换器94皆具有转换效率的损失,致使具有二段式电源转换的背光模块80、90的使用效率无法有效的提升。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述,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达到节能功能的发光二极管节能装置。
该发光二极管节能装置,应用于一发光二极管阵列的导通电流及导通电压的控制,该发光二极管节能装置电连接于一交流电源。
该发光二极管节能装置包含一交/直流转换器、一控制及反馈单元及一电阻器,该交/直流转换器电连接于该交流电源及该发光二极管阵列,该交/直流转换器提供一电压输出。该控制及反馈单元电连接于该交/直流转换器及该发光二极管阵列,用以检测导通于该发光二极管阵列的一导通电流及一导通电压。该电阻器电连接于该控制及反馈单元及地端。其中,当该导通电流满足该发光二极管阵列,该控制及反馈单元反馈一控制信号至该交/直流转换器,使稳定该交/直流转换器的电压输出,以降低该交/直流转换器的电源转换的损耗。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节能装置,其中,还包含一开关单元,电连接于该发光二极管阵列及该控制及反馈单元,并经由电阻器接地。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节能装置,其中,该开关单元为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或一双载子接面晶体管。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节能装置,其中,该交/直流转换器包含一PWM控制单元,提供一调光控制信号以控制该开关单元的导通与截止,使该发光二极管阵列的产生亮暗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宏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晶宏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71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去四烷基铵离子废液的再利用方法
- 下一篇:无线云终端用户桌面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