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化复合物及可视化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7379.6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6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宋炉胜;朱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527;C12Q1/30;G01N33/68;G01N3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刘丹妮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复合物 可视化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复合物,其包括催化区及靶向区,其中:
所述催化区选自纳米颗粒、过氧化氢酶、脱羧酶、拥有过氧化氢酶活性的肽段及其突变体、拥有脱羧酶活性的肽段及其突变体;
所述靶向区部分选自蛋白质、核酸以及肽核酸;
所述核酸选自DNA、RNA及cDN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合于生物分子的探针,及结合探针的基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物,其中所述基质为金属表面、合金表面、无机材料表面、有机材料表面或粗糙表面;
其中,所述金属表面选自金、银、铂、钛、铜、铁、镍和锡;
其中,所述合金表面成分为金、银、铂、钛、铜、铁、镍、锡的两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无机材料表面选自玻璃和石英;
其中,所述有机材料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苯乙烯;
其中,所述粗糙表面选自微纳处理和修饰的分子表面如不同材料的电纺丝无纺布表面,以及经过物理和化学以及生物方法制备的粘附表面如生物粘连分子RGD;
优选地,该介质为金包被芯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其中所述催化区包括过氧化氢酶、具有过氧化氢酶活性的肽段、过氧化氢酶突变体、过氧化氢酶的聚合物、微米颗粒或纳米颗粒;进一步地为铂、铂壳、铂合金的微米或纳米颗粒;或者包被有过氧化氢酶、脱羧酶的一种或几种的金、银、铜等金属的微米或纳米颗粒;或者Si02等微米或纳米颗粒;或者为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微米或纳米颗粒;其中,所述微米或纳米颗粒为直径在0.1-100000nm的颗粒;其中,所述微米或纳米颗粒选自修饰有氨基、羧基、巯基、酰基、胺基、生物素、氨基酸、糖、脂、多肽及蛋白质的微米和纳米颗粒;优选地,所述纳米颗粒为100nm的金核铂壳的纳米颗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其中所述催化区包括脱羧酶、具有脱羧酶活性的肽段、脱羧酶突变体或脱羧酶聚合物;优选地包括丙酮酸脱羧酶、α-乙酰乳酸脱羧酶等;再优选为α-乙酰乳酸脱羧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物,其中所述催化区包括酶的聚合物,所述酶可选自氧化氢酶、脱羧酶;优选地,所述聚合物为酶-戊二醛-免疫球蛋白。
7.一种生物分子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物与固定于表面的探针相结合;和
(2)将催化剂底物与固定后的催化剂作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目标分子为含有二硫键结构的蛋白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蛋白质被还原并与金属纳米颗粒或合金纳米颗粒混合。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探针为与催化复合物的靶向区可以共价或非共价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物质;优选为探针为抗体时,靶向区为抗原;再优选为探针为NHS-生物素,靶向区为含氨基的物质如蛋白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目标分子为核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将催化剂溶液与寡核苷酸混合,比例为1-100∶1,反应获得含有催化剂的寡核苷酸接头;提取需要标记的DNA,通过去磷酸化去除DNA的5’端的磷酸基团;在连接酶的作用下,结合催化剂标记的寡核苷酸接头,获得催化剂标记的DNA;其中,所述寡聚核苷酸为由1-2000个碱基组成的核酸物质,以及带有巯基、氨基、酰基等基团的衍生物。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将催化剂溶液与PCR引物混合,比例为1-100∶1,反应获得含有催化剂的PCR引物;利用该标记的引物进行PCR反应,获得催化剂标记的DNA。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催化剂溶液与RT-PCR引物混合,比例为1-100∶1,反应获得含有催化剂的RT-PCR引物;利用该标记的引物进行RT-PCR反应,获得催化剂标记的DNA。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包括将核酸末端修饰以含氨基,羧基,含硫的或者含二酰亚胺类等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未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73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