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子扭振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8240.3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5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姚振强;樊启泰;龚春鸣;沈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测试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扭振测量技术领域的装置及测试方法,具体是一种转子扭振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扭振是转子动力学中常见的振动现象,对转子轴系的扭振现象进行测试有利于提取和掌握转子的振动与运动特征,并对其出现故障的可能进行有效的预估和预防。
通过相关文献查阅,现有的扭振测试实验装置大多在转子上安装附加设备的方式,造成测试安装不甚方便,甚至有可能会影响转子的固有特性和扭振程度的测试精度。同时,测量中电机轴与被测轴之间通常为刚性连接,不利于多组对比数据的提取。如宁波大学胡海刚等人设计的扭振检测仪,采用了非接触式的测试方法,但两轴间使用了刚性的联轴器,不利于测试的灵活性。
本项发明技术采用了测试设备与转子轴系相分离的方法,不需要在测试轴上安装额外的测试设备,而是利用装置中特有的结构,从而减少了实验测量的前期准备,也减少了由于安装了附加设备对转子固有特性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本测试设备中电机与被测轴之间采用万向联轴节进行连接,可以针对不同的偏置角度,采集多组数据,增加了数据提取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转子扭振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采用测试设备与转子轴系相分离的方法,在不与转子相接触的前提下对轴系的扭振水平进行测试,能够测试转子系统多角度情况下产生扭振的情况,并针对不同的偏置角度得到相应的振动情况;另外可以对实际转子系统进行调整,以减少在实际运行中产生的不必要的扭振情况,也可以用于测试转子系统在某转速下产生扭振的水平。本装置操作简便,结果清晰直观,精确度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扭振测试装置,包括:电机、万向联轴节、测试轴、轴承座、测试齿盘、扭振磁电传感器、扭振测试分析仪和分析计算模块,其中:万向联轴节的两端分别与电机和测试轴相连,测试轴经轴承座与测试齿盘相连接,测试齿盘与测试轴相连接并同步转动,扭振测试分析仪与扭振磁电传感器相连接并接收采集到的脉冲信号,分析计算模块与扭振测试分析仪相连接并接收分析测试结果后生成可视化的扭振测试结果。
所述的测试齿盘上设有60个相互分离的轮齿。
所述的扭振磁电传感器与测试齿盘不相接触。
本发明涉及装置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转子扭振测试装置水平放置在平面上,调整万向联轴节,使电机轴与测试轴处于同一直线上;
第二步、将扭振磁电传感器垂直于电机轴放置,且与测试齿盘不相接触,保持在可感受齿条变化的范围内;
第三步、开动电机,使整个装置保持在某固定转速稳定转动,待系统稳定转动后,开启扭振测试分析仪进行数据采集与记录;
第四步、使系统停转,调整万向联轴节,使电机轴与测试轴成一角度放置;
第五步、保持扭振磁电传感器与电机轴的垂直关系,仍仿照第二步的方式,使得其测试齿盘不相接触但可感受齿条变化;
第六步、重复第三步,记录在系统出现转子弯扭的情况下的数据;
第七步、对比第三步与第六步的结果,利用分析计算模块得出转子扭振的程度与系统特性。
上述测试可在多种转速下进行,每选取一个不同的转速均须从第一步开始实施;
上述测试可在多次改变电机轴与测试轴之间角度情况下进行,每选取一个不同的角度均须从第一步开始实施。
本发明专利结构简单,能够对各种角度的转子系统进行扭振测试,并针对不同的偏置角度得到相应的振动情况,同时,可以对实际转子系统进行调整,以减少在实际运行中产生的不必要的扭振情况,也可以用于测试转子系统在某转速下产生扭振的水平,操作简便,测试结果准确直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转子扭振测试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万向联轴节、3测试轴、4轴承座、5测试齿盘、6扭振磁电传感器、7扭振测试分析仪、8分析计算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82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