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初级控制恒流恒压变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8656.5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8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芝;班福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南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王松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初级 控制 恒流恒压 变换器 | ||
1.一种初级控制恒流恒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包括:变压器(17),初级高压隔离及驱动单元(27),采用峰值电流模式PFWM的控制芯片(26),起动电阻(11),旁路电源整流二极管(12),旁路电源电容(13),第一分压电阻(24),第二分压电阻(25),表示次级绕组的阻抗损耗的次级电阻(21),次级整流管(22),输出电容(23);
变压器(17)包括三个绕组:初级绕组(18),次级绕组(19)及辅助绕组(20);
控制芯片(26)包括第一晶体管(28)、第二晶体管(29)、PFWM控制单元(30);
所述第一晶体管(28)的漏极通过控制芯片(26)的端口OUT连接所述初级高压隔离及驱动单元(27)的基极B,源极连接到VDD端口,栅极由PFWM控制单元(30)控制;
所述第二晶体管(29)的源极连接到控制芯片(26)的端口GND,漏极通过端口SW连接所述初级高压隔离及驱动单元(27)的发射极E,栅极由PFWM控制单元(30)控制;
控制芯片(26)根据从端口FB的采样得到的信号,通过PFWM控制单元(30)进行处理并对由初级绕组(18)、初级高压隔离及驱动单元(27)及第二晶体管(29)组成的通路中的开关管(29)进行开关占空比及频率控制,实现次级的恒流恒压输出;
当作为开关的第一晶体管(28)、第二晶体管(29)闭合时,第一晶体管(28)即等效为电阻,当作为开关的第一晶体管(28)及第二晶体管(29)开路时,初级高压隔离及驱动单元(27)的基极电流通过第一晶体管(28)的漏极到衬底的正向二极管泄放,使基极电压钳在VDD+VBE,其中,VBE为第一晶体管(28)漏极到衬底的二极管正向压降,VDD为旁路电电容(13)正极的电压。
2.一种初级控制恒流恒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包括:变压器(17),初级高压隔离及驱动单元(27),采用峰值电流模式PFWM的控制芯片(26); 控制芯片(26)包括第一晶体管(28)、第二晶体管(29)、PFWM控制单元(30);
所述第一晶体管(28)的漏极通过控制芯片(26)的端口OUT连接所述初级高压隔离及驱动单元(27)的基极B,源极连接到端口VDD,栅极由PFWM控制单元(30)控制;
所述第二晶体管(29)的源极连接到控制芯片(26)的端口GND,漏极通过端口SW连接所述初级高压隔离及驱动单元(27)的发射极E,栅极由PFWM控制单元(30)控制;
控制芯片(26)根据采样得到的信号,通过PFWM控制单元(30)进行处理并对由变压器(17)的初级绕组(18)、初级高压隔离及驱动单元(27)及第二晶体管(29)组成的通路中的开关管29进行开关占空比及频率控制,实现次级的恒流恒压输出;
当作为开关的第一晶体管(28)、第二晶体管(29)闭合时,第一晶体管(28)即等效为电阻,当作为开关的第一晶体管(28)及第二晶体管(29)开路时,初级高压隔离及驱动单元(27)的基极电流通过第一晶体管(28)的漏极到衬底的正向二极管泄放,使基极电压钳在VDD+VBE,其中,VBE为第一晶体管(28)漏极到衬底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初级控制恒流恒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级高压隔离及驱动单元(27)为NPN复合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初级控制恒流恒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级高压隔离及驱动单元(27)为NPN复合管;NPN复合管包括第一级NPN管、第二级NPN管;
第一级NPN管的集电极C1和第二级NPN管的集电极C2连接且为NPN复合管的集电极C;
第一级NPN管的发射极E1极与第二极NPN管的基极B2连接,第一级NPN管的基极B1为NPN复合管的B极,第二级NPN管的E2为NPN复合管的E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初级控制恒流恒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级NPN管与第二级NPN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相同即β,NPN复合管的放大倍数即为β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南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南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865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单向离合装置
- 下一篇:电解液自流循环的金属空气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