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58911.6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8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阳一;山下泰德;桑野阳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8/12;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血管及脉管等的生物体内的导管。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将具有摄像功能的超声波导管插入心脏的冠状动脉等的血管、胆管等的脉管中,来进行图像诊断。
作为图像诊断装置,能够举出血管内超声波诊断装置(IVUS:Intra Vascular Ultra Sound)。一般地,血管内超声波诊断装置构成为:使内置有超声波振子的探针在血管内径向扫描,并以同一超声波振子接收被体腔内的生物体组织反射的反射波(超声波回音),然后,实施增幅、检波等的处理,并根据生成的超声波回音的强度描绘血管的截面图像。
另外,作为图像诊断装置,还逐渐利用光干涉断层诊断装置(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光干涉断层诊断装置,将内置有光纤的探针插入血管内,所述光纤在顶端安装了内置有光学透镜及光学反射镜的探针,一边使配置在光纤的顶端侧的光学反射镜径向扫描,一边对血管内照射光,根据来自生物体组织的反射光描绘血管的截面图像。另外,最近,还提出了使用被称为下一代OCT的光频区域成像法(optical frequency domain imaging:OFDI)的图像诊断装置。
对比文件1中,记载了血管内超声波诊断装置即生物体插入用探针。该生物体插入用探针,在向生物体内插入的鞘上,作为加强层设有金属管,该金属管上形成有螺旋状的狭缝。
不过,用于OCT、OFDI的生物体插入用探针,由鞘和数据取得用轴构成,由于通过使数据取得用轴在鞘内高速旋转以及使其一边高速旋转一边向基端侧移动来取得图像,因此,将生物体插入用探针插入导向导管内时,有时会在鞘的基端部处产生扭结(kink)。尤其是,若鞘的基端部处的刚性过高,则向导向导管进行插入时操作性降低,容易产生扭结。
因此,专利文献1的生物体插入用探针,使加强层的顶端侧的狭缝密度(加强层的轴向的规定单位长度内存在的狭缝部分的总表面积)比中央部的狭缝密度高,由此,提高顶端部的柔软性并使操作性提高,并且,使加强层的基端侧的狭缝密度比中央部的狭缝密度低,由此,对基端部也赋予一定程度的柔软性,从而确保鞘的基端部处的操作性并降低扭结的发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07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若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生物体插入用探针那样、将加强层的基端侧的狭缝密度提高得比中央部的狭缝密度高,则在加强层的基端侧,刚性会降低,在狭缝的基端侧的终端,存在着加强层上发生龟裂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能够抑制设在鞘上的加强层的狭缝的终端处的龟裂的发生,并能够提高安全性。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导管,具有插入生物体内的鞘,所述鞘具有至少一层的管状的加强层,该加强层上形成有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连续的螺旋状狭缝,在作为所述螺旋状狭缝的基端侧的部位即狭缝基端部的基端侧,形成有狭缝终端部,该狭缝终端部上设有所述螺旋状狭缝的终端,并且,螺旋状狭缝相对于所述加强层的周向的倾斜角比所述狭缝基端部大。
发明的效果
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导管,在狭缝基端部的基端侧形成有相对于加强层的周向的倾斜角比狭缝基端侧大的狭缝终端部,因此,能够通过倾斜角大的狭缝终端部使鞘的刚性提高,并能够抑制狭缝的终端处的龟裂的发生,使安全性提高。
如果所述狭缝终端部的所述倾斜角从所述狭缝基端部逐渐变化,则加强层的刚性平滑地变化,能够抑制应力集中,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龟裂的发生。
如果所述倾斜角为90度以下,则当拉伸力或弯曲扭矩作用于鞘时,难以作用向扩开狭缝方向的力,能够抑制龟裂的发生。
如果所述螺旋状狭缝在所述狭缝基端部的顶端侧具有狭缝密度比狭缝基端部低的狭缝中间部,在所述狭缝中间部的顶端侧具有狭缝密度比狭缝中间部高的狭缝顶端部,那么,在鞘的顶端部具有柔软性而提高顶端侧的操作性,而且,在基端侧具有柔软性,能够确保鞘的基端部的操作性而且还能降低扭结的发生。
如果通过向所述顶端侧缩径的扭结抑制部件将所述鞘的与所述狭缝终端部所对应的部位覆盖,则能够抑制鞘的扭结的发生,而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狭缝的终端的龟裂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超声波导管的顶端部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使振子单元撤回(拉回?)时的超声波导管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超声波导管的中间端口转接器的长度方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尔茂株式会社,未经泰尔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8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