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8920.5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7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建国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C10L5/46;C04B7/24;C05F7/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物处理,是一种污泥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对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中含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由于污泥的含水量高达85%以上,所以极易腐化变臭,严重污染环境。由于污泥的脱水是一项极难实现的技术,所以世界各国对污泥的处理最初均采用填埋法,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后发现,对污泥填埋没有最终消除污染,并对水资源及农作物产生严重危害。当进入80年代后,才对污泥的处理有了较大的改进。目前,比较好的,能够使污泥真正脱水并进行处理方法是:①将污泥油炸,使水分脱除后,达到75%以下,将固体物做燃料的原料使用的这种方法的不足是:投资一条污泥处理生产线,需要8000多万元人民币,并且运行成本极高,以工艺中设备10年寿命计,每处理一吨污泥需要50万元人民币,运行成本约为180元左右/吨;②许多国家用发电产生的发电尾气将污泥烘干,将固体物做燃料的原料,这种方法的不足是: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每处理一吨污泥需要10-12万元人民币,运行成本约为200元左右/吨;③将污泥发酵后做成肥料,它的不足在于:污泥中的汞、锌等重金属易通过植物根系被吸收,使粮食和蔬菜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它采用添加剂和机械压滤的方法,将污泥中的水分脱掉,使其达到含水量低于45%,并使重金属固化在污泥中不被植物根系吸收,不对土壤及人体产生损害。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污泥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①将含水量在80-85%的污泥加水稀释至90-93%;
②将稀释后的污泥打入搅拌罐,然后按污泥稀释前的重量添加污泥改性剂后,搅拌10-20分钟,污泥与污泥改性剂的重量比为100:2-8,污泥改性剂由下述原料制成:改性白云石40%-70%,氯化镁30-60%;
③将步骤②中的污泥泵入板框压滤机内进行压滤脱水,再进行压榨脱水,使污泥滤饼的含水量达到45%以下;所述板框压滤机中的每两个滤框间安装弹簧,弹簧均布在滤框四周,进料管上安装进料阀;
④将步骤③中脱水后的污泥在常温下自然干化36小时后,污泥含水量达到15%以下;
⑤将含水量在15%以下的污泥做为燃料原料、水泥原料或肥料原料装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步骤②中所述的污泥改性剂由下述原料制成:改性白云石50%-60%,氯化镁40-5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步骤②中所述的污泥改性剂由下述原料制成:改性白云石50%,氯化镁5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步骤②中污泥与污泥改性剂的重量比为100:5-8。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步骤②中污泥与污泥改性剂的重量比为100:2-3。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步骤②中污泥与污泥改性剂的重量比为100:3-3.5。
本发明的贡献在于:使极难脱水的污泥在低投入、低运行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本发明的工艺使污泥含水量降至40%以下,最终达到10-15%,并且整个处理工艺无污染,处理后的污泥具有疏水性,遇水不再还原,处理后的污泥可以做成燃料的原料、水泥的原料及肥料的原料。做成肥料的原料时污泥中的重金属被白云石固化在污泥中,不会被植物根系吸收,不会被扩散在土壤及水中产生二次污染。本发明所述污泥改性剂中的氯化镁和改性白云石反应后破坏了污泥中的细胞水,使细胞水中所含的大量水分散失出来,通过机械压滤将污泥中的水分脱至小于40%,再通过自然干化可使污泥中的水分进一步降低,例如:自然干化12小时,污泥含水量达到30%左右,自然干化24小时,污泥含水量达到20%左右,自然干化36小时,污泥含水量达到10-15%等。本发明工艺设备投入大幅低于所有污泥处理工艺,且运行成本极低,每处理一吨污泥约为50元左右。本发明工艺在常温下处理,无噪音,无臭气,不污染大气环境,无二次污染,不消耗一次能源,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泥处理方法。本发明工艺还具有易于操作,整体工艺流程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工艺中使用的板框压滤机结构示意简图;附图2是附图1中一组板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1中A-A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1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建国,未经郑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89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