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纸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9508.5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4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程启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博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H13/50 | 分类号: | D21H1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12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由碳纤维和纸浆纤维复合的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碳纤维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也有大量的应用于纸的生产中。专利号为201010137893.6的名为“一种碳纤维纸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纸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成本、具有高结构稳定性、可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碳纤维纸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碳纤维纸,包括PAN基石墨纤维和树脂炭,该碳纤维纸是由PAN基石墨纤维经树脂炭粘结形成三维网状结构,PAN基石墨纤维两两交结处均紧密搭接树脂炭,树脂炭占碳纤维纸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本发明的一种碳纤维纸的制备方法,包括活化、短切、湿法造纸成型、喷涂树脂、烘干后热压和热处理等几个步骤。
此发明属于湿法造纸法生产碳纤维纸,此方式造纸产量高,技术成熟,但同时存在能耗高、污染高、设备投入和维护费用高、工艺控制难等传统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投入少,成本低,耗能少,污染少,工艺控制简易的碳纤维纸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纤维纸的制造方法,碳纤维的含量为1%~50%,其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①:分别称取纸浆纤维与碳纤维,纸浆纤维与碳纤维的重量比为99∶1-1∶1;
②:按纸浆纤维与碳纤维的总重量∶水重量=1∶1000-1∶40000的重量比将上述两种纤维用水稀释,搅拌均匀,制得浆液C;
③:在容器1的底部固定好接收网2,并在接收网2的下面安装好导流板4及在容器3的底部安装排泄阀5;
④:将容器1置于容器3内,在容器3内加入水使水位超过接收网2的高度,然后再把制好的浆液C倒进容器1中,搅拌均匀;
⑤:垂直移动容器1或容器3,浆液C从容器1中完全流入到容器3内;或打开排泄阀5,让浆液C从容器1内流经接收网2,进入容器3,同时在接收网2上形成一层均匀的碳纤维纸浆纤维膜;
⑥绝大部分的纤维被接收网2拦截,剩下的液体完全进入到容器3内,成为液体D,从排泄阀5排出后可作为稀释液循环使用;
⑦:把上述碳纤维纸浆纤维膜从接收网2上取下,采用加热和/或真空脱水的方式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滚轮或平面的方式把膜压紧。
⑧:干燥脱水成型,从而得到碳纤维纸。
上述的纸浆纤维为化学纸浆、机械纸浆或化学机械纸浆中任一种或几种;纸浆纤维的直径为4μm~40μm,长度为0.1~20mm。
上述的碳纤维由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粘胶丝或酚醛纤维中任一种经碳化制得;碳纤维的直径为4μm~40μm,长度为2~20mm。
上述①-②步骤可以为:
A、先把将纸浆纤维∶水=1∶10~1∶1000的重量百分比用水稀释,制得浆液A;
B、然后将碳纤维∶水=1∶1000~1∶40000的重量百分比用水稀释,制得浆液B;
C、再将A和B液按照纸浆纤维与碳纤维重量百分比99∶1~1∶1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制得浆液C。
上述①-②步骤还可以为:
Ⅰ:先将碳纤维∶水=1∶1000~1∶40000的重量百分比用水稀释,制得浆液B;
Ⅱ:然后按照纸浆纤维与碳纤维重量百分比99∶1-1∶1所对应的纸浆纤维加入浆液B中搅拌均匀,制得浆液C。
所述的干燥脱水是用不同温度加热干燥固化、辅以真空干燥固化或常温干燥固化中任一种方式干燥脱水。
所述的接收网2为铜网、不锈钢网、电镀网、尼龙网、PET网中任一种网,目数为40-200目
所述的导流板4是铝蜂窝板、铜蜂窝板、电镀网、不锈钢蜂窝板、聚酯蜂窝板、陶瓷蜂窝板、高强度的金属网或塑料网中任一种。
所述的排泄阀5是单个或两个以上。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碳纤维和纸浆纤维,其材料成本低。
2、制备过程所需设备投入少,能耗低。
3、整个过程几乎不使用化学添加剂,其污染特别少。
4、水可以不经过特别处理,而循环使用,浪费特别少,且水的需求量少。
5、整个过程便于控制碳纤维以及纸浆纤维的含量和比例,且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工艺流程短,控制成本低。
6、碳纤维整体分散均匀,可以便于加工成不同温度要求的面状发热体。且碳纤维发热具有远红外作用,还可以用于理疗等场所。以及用于防静电和催化净化等领域,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容器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博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博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95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