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磨机锥齿-封闭行星大传动比减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2212.9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声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小杰 |
主分类号: | F16H1/28 | 分类号: | F16H1/28;F16H57/02;F16H5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磨机锥齿 封闭 行星 传动比 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星减速技术领域,一种矿磨机锥齿-封闭行星大传动比减速器。
背景技术
中信重工机械公司、洛阳矿山机械设计研究院《矿磨机慢驱传动用锥行星大传动比减速器》200810231115.8以适应矿磨机慢驱动工作需要。该发明行星部份构思与①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卷3.图14-5-31;②朱孝录《齿轮传动设计手册》图7-23;③《悬浮均载行星齿轮减速器》95243413.X;④张展《行星差动传动装置》图8-4;⑤饶振钢《行星齿轮传动设计》图10-9相似,因而显式不了发明构思的新颖性、创造性。此外,该发明称传动效率≥97%,但由朱孝录《齿轮传动设手册》1030页、《机械传动装置选用手册》393页;张展《行星差动传动装置》310页:单级(NAD)η=0.98,因而得出总效率应为:η=0.984=0.92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轴向尺寸短25-35%矿磨机锥齿-封闭行星大传动比减速器。
技术方案
(A)输入级为锥齿轮副,由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组成;
(B)高速级包括第一太阳轮轴、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轮轴及第一内齿圈、机壳及端盖,第一内齿圈联接在机壳输入端内孔,第一行星架输出轴用两只轴承支承在机壳内凸缘的内孔,所述的第一行星架输出轴轴端内花键联接第二太阳轮轴外花键;
(C)封闭行星中差动部件包括第二太阳轮轴、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轮轴及内齿圈A,准行星部件包括准太阳轮、准行星架、准行星轮、准行星轮轴及内齿圈B,第二行星架与准太阳轮联接一体空套在第二太阳轮轴之外,准行星架内孔与机壳内凸缘的外圆紧配联接一体,内齿筒输出端联接输出轴,另一端联接带法兰圆筒,带法兰圆筒内孔用两只轴承支承在准行星架的外圆上。内齿圈A与内齿圈B齿数z相等,模数m相等。圆筒外圆与机壳内孔之间为车氏防尘圈与旋转密封圈。
有益效果:比照发明专利200810231115.6,其创造性在于:
(1)准行星轮数np=6,承载76%扭矩,相当于八分流,因而承载能力比四分流要高50-60%;
(2)轴向短25-35%,轻20-30%;(3)车氏密封圈密封可靠、使用寿命长;
(4)二内齿圈齿数z、模数m相等,因而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详加描述:
参照图1.一种矿磨机锥齿-封闭行星大传动比减速器,由输入级锥齿轮副、高速级NGW行星传动件与低速级封闭行星传动件组成,封闭行星包括差动与准行星两部份,其特征在于:
(A)锥齿轮副包括装在锥齿箱(20)内主动轮(18)与装在第一太阳轮轴(22)轴伸的从动轮(19),所述的锥齿箱(20)联接在机座(3)输入端端面上;
(B)NGW行星传动件包括第一太阳轮轴(22)、第一行星架(2)、第一行星轮(17)、第一行星轮轴(16)、第一内齿圈(1)及机座(3),所述第一太阳轮轴(22)装在锥齿箱(20)内孔,所述第一内齿圈(1)联接在机座(3)输入端内孔,所述的第一行星架(2)输出轴用两只轴承支承在机座(3)内凸缘的内孔中,所述的第一行星架(2)输出轴轴端内花键联接第二太阳轮轴(9)外花键;
(C)封闭行星传动件中差动部件包括第二太阳轮轴(9)、第二行星架(12)、第二行星轮(11)、第二行星轮轴(10)及内齿筒(7)中内齿圈A,准行星部件包括准太阳轮(13)、准行星架(6)、准行星轮(14)、准行星轮轴(15)及内齿筒(7)中内齿圈B,所述内齿圈A、B由内齿筒(7)加工得到,所述第二行星架(12)与准太阳轮(13)联接一体空套在第二太阳轮轴(9)之外,所述准行星架(6)内孔与机座(3)内凸缘的外圆紧配联接一体,所述的内齿筒(7)输出端与输出轴(8)圆盘联接,另一端联接法兰筒(21),所述的法兰筒(21)内孔用两只轴承(5)支承在准行星架(6)的外圆上,所述的法兰筒(21)外圆与机座(3)内孔有两只密封圈(4),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密封圈(4)为车氏CZF-I型组合防尘圈与车氏TB3旋转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小杰,未经吴小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22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活性炭的生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控制业务接纳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