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烫光无纺过滤布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2878.4 | 申请日: | 201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0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玉刚 |
主分类号: | D06C15/00 | 分类号: | D06C15/00;B01D3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3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烫光无纺 过滤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烫光无纺过滤布生产装置,尤其涉及实现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板框压滤机、厢式压滤机用无纺过滤布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及国际市场上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板框压滤机和厢式压滤机上使用的过滤布多为单丝织造过滤布或复丝织造过滤布,单丝织造过滤布存在生产成本高、连接处强度低、打折后无法再生等现象;复丝织造过滤布存在滤速慢、容易堵塞板结等现象。
在滤布使用过程中,悬浮液与滤布接触,在真空压力的作用下固体颗粒被截留在滤布的表面形成一层滤饼,而后由逐渐增厚的滤饼继续截留颗粒,从而实现固液分离。但是织造类过滤布存在以下问题:
1、织造类过滤布生产成本高;
2、织造类过滤布生产效率低;
3、单丝织造过滤布使用过程中存在连接处强度太低、布面打折后无法再生;
4、复丝织造过滤布存在滤速慢、易堵塞板结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成本低、节能降耗的烫光无纺过滤布生产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烫光无纺过滤布生产装置,包括
包括布辊装置及保温箱体、远红外辐射加热器、超镜面烫光辊、超镜面烫光辊前后运行转向动力系统及超镜面烫光辊可控转动动力系统;所述
布辊装置,包括上撑布辊和下撑布辊,生产时将滤布置于上下撑布辊上;
远红外辐射加热器,设置在上下撑布辊即靠近滤布的一侧,并使滤布表面纤维软化;
超镜面烫光辊,设置在远红外辐射加热器上方,通过超镜面烫光辊前后运行转向动力系统的推动和超镜面烫光辊可控转动动力系统对转速的调整,使所述超镜面烫光辊接触软化的滤布表面并对滤布表面纤维进行加热摩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解决织造过滤布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连接处强度低、打折后无法再生、滤速慢、易堵塞板结造成滤布失效等现象,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烫光无纺过滤布生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超镜面烫光辊前后运行转向动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超镜面烫光辊可控转动动力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烫光无纺过滤布生产装置,参见图1,该装置包括:布辊装置及保温箱体8,所述装置还包括:远红外辐射加热器5、超镜面烫光辊3、超镜面烫光辊前后运行转向动力系统4及超镜面烫光辊可控转动动力系统6;上述布辊装置,包括上撑布辊1和下撑布辊2,其滤布置于上下撑布辊上;上述远红外辐射加热器,设置在上下撑布辊即靠近滤布的一侧,并使滤布表面纤维软化;上述超镜面烫光辊,设置在远红外辐射加热器上方,通过超镜面烫光辊前后运行转向动力系统的推动和超镜面烫光辊可控转动动力系统对转速的调整,使所述超镜面烫光辊接触软化的滤布7表面并对滤布7表面纤维进行加热摩擦,且该镜面烫光辊热源为电热管加热的超镜面热辊。上述远红外辐射加热器、超镜面烫光辊、超镜面烫光辊前后运行转向动力系统及超镜面烫光辊可控转动动力系统设置在所述保温箱体内。
如图2所示,展示了超镜面烫光辊3前后运行转向动力系统的结构,该系统包括右移动螺杆21、左移动螺杆22、右减速转向器23、左减速转向器24、同步动力连杆25及电机26。工作原理为:电机动力通过同步动力连杆,传递到右减速转向器和左减速转向器,推动右移动螺杆和左移动螺杆,右移动螺杆和左移动螺杆通过转动产生前后移动位移带动超镜面烫光辊前后移动,达到贴近滤布表面和离开滤布表面的目的。
如图3所示,展示了超镜面烫光辊3可控转动动力系统的结构,该系统包括从动齿轮31、传动链条32、主动齿轮33、变频电机34及变频器35。工作原理为:变频电机动力通过主动齿轮和传动链条带动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带动超镜面烫光辊转动,转速通过变频器控制变频电机实现转速可调。
上述装置在生产过程中:滤布通过上下撑布辊展平并径向匀速移动;远红外加热辐射器靠近滤布,使滤布表面纤维软化;超镜面烫光辊在前后运行转向系统的推动下靠近并接触软化的滤布表面;超镜面烫光辊还可以通过可控转动动力系统调整转速对滤布表面纤维进行加热摩擦,从而达到滤布表面纤维平滑固化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玉刚,未经杨玉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28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面粘结有链子的呢绒面料
- 下一篇:新型马氏体耐磨钢及其铸钢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