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矩杆的止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3453.5 | 申请日: | 201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7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樫原博之;堤田让治;梅村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F16F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矩 构造 | ||
1.一种转矩杆的止动构造,
该转矩杆(22)包括:一端的第一衬套(26)和另一端的第二衬套(28),它们分别具备筒状的具有刚性的外部构件(32、40)、配置在该外部构件的内侧的具有刚性的内部构件(34、42)和被夹在该外部构件与内部构件之间的橡胶弹性体(36、44);刚性的连结部(30),其连结上述第一衬套(26)和第二衬套(28),
该转矩杆(22)连接车辆的发动机(12)侧与车身(10)侧地夹装在车辆的发动机(12)侧与车身(10)侧之间,承受来自发动机(12)的转矩,限制发动机的沿转动方向的位移,
其特征在于,
以利用对方侧连结构件(99)在轴线方向上夹持上述内部构件(34、42)的状态将上述第一衬套(26)和第二衬套(28)中的至少一方的衬套连结固定于该对方侧连结构件(99);
并且,在该一方的衬套(28)上设置有自上述外部构件(40)向上述内部构件(42)突出的加速侧的橡胶止动部(68),另一方面,在上述内部构件(42)上设置有加速侧的止动抵接部(76),沿轴线方向看去该止动抵接部(76)的前端侧分开成两岔地突出,且该止动抵接部(76)在各突出部(72)之间形成有供该橡胶止动部(68)插入的凹状空间(74);
上述橡胶止动部(68)形成为越靠向上述突出的前端侧,该橡胶止动部(68)轴线方向的橡胶厚度越厚的形状;
上述对方侧连结构件(99)延伸至该橡胶止动部(68)的轴线方向外侧,在该对方侧连结构件(99)的轴线方向内侧形成有供该橡胶止动部(68)向轴线方向外侧鼓出的鼓出空间;
上述橡胶止动部(68)在发挥止动作用时,在与上述止动抵接部(76)抵接后,填埋上述凹状空间(74)地进行变形,而且沿轴线方向向上述鼓出空间鼓出变形而形成与上述对方侧连结构件(99)抵接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杆的止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方的衬套(28)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着上述内部构件(42)与上述加速侧的橡胶止动部(68)相对的一侧,以自上述外部构件(40)向上述内部构件(42)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减速侧的橡胶止动部(82),
并且在该内部构件(42)上设置有减速侧的止动抵接部(88),沿轴线方向看去,该减速侧的止动抵接部(88)向该减速侧的橡胶止动部(82)分开成两岔地突出,且该减速侧的止动抵接部(88)在各突出部(84)之间形成有供该减速侧的橡胶止动部(82)插入的凹状空间(8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杆的止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向上述车辆组装前的状态下,上述加速侧的橡胶止动部(68)设定成插入到上述加速侧的止动抵接部(76)的凹状空间(74)内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矩杆的止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向上述车辆组装前的状态下,上述加速侧的橡胶止动部(68)设定成插入到上述加速侧的止动抵接部(76)的凹状空间(74)内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矩杆的止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橡胶弹性体(44)具有一对打开成ハ字形的形态的橡胶腿(62),该橡胶腿(62)在上述加速侧的止动抵接部(76)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上述加速侧的橡胶止动部(68)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自上述内部构件(34)沿与该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且向该加速侧的橡胶止动部(68)所在侧倾斜地延伸至上述外部构件(32),上述加速侧的橡胶止动部(68)与该止动抵接部(76)相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34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