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摇篮与秋千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63694.X 申请日: 2011-03-08
公开(公告)号: CN102100461A 公开(公告)日: 2011-06-22
发明(设计)人: 邱炳顺 申请(专利权)人: 邱炳顺
主分类号: A47D9/02 分类号: A47D9/02;A47D13/1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61012 福建省厦门***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摇篮 秋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婴幼儿用品领域,具体为婴幼儿护理和游戏用品,涉及婴幼儿使用的摇篮与秋千。

背景技术

摇篮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其一,对于有新生儿的家庭来说是一种硬需求,经济条件许可一般都要配备;其二,又是一种实际使用期限很短的商品,婴儿成长到能够自行翻身坐起就不适合睡在摇篮,因为有安全风险,这个使用期限大概不会超过九个月。这是一种家家要买,用过就丢(或者送人)的令人尴尬的商品,目前商品市场的婴儿摇篮就是这种状态。婴儿成长为幼儿,姗姗学步时最喜欢嬉戏(路边常看到一种投币的卡通摇摇车受到大多幼儿喜爱就是证明),有一种适合幼儿玩耍嬉戏的幼儿秋千,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轻爷爷奶奶照看的劳动强度都是有益的,一般这种幼儿秋千可用到学龄前,大概可以使用4至5年,目前商品市场的上这种幼儿秋千还比较少见。

查阅专利文献发现,专利申请中关于摇篮和秋千的概念很模糊。因为本专利涉及摇篮和秋千两个物品,有必要在此对摇篮与秋千做一个定义。《辞海》摇篮条目,“摇篮:婴孩卧具,可以左右摇动”,所谓摇篮一般是指可以摇摆催眠的具有平躺睡觉功能的婴儿阶段使用的婴儿床,主要是用于睡觉。《辞海》秋千条目,“秋千:传统体育游戏,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栓横板。玩者在板上或站或坐两手握绳,使前后摆动”,所谓秋千一般是指具有座位可以坐着或者站着悬挂摇摆的的休闲游戏用品。摇篮和秋千的最直接的区别在于摇篮是躺的是用于睡觉的;秋千是坐或者站的是用于嬉戏玩耍。

中国专利002458608公开了一种两用婴儿摇篮,一用是坐着不动用于吃饭,一用是坐着可以前后摇摆;以其说是两用婴儿摇篮毋宁说是两用婴儿秋千,坐着或者半躺着睡觉对婴儿的发育成长显然是不健康的。

中国专利96238901.2公开了一种“自动摇篮”,该专利是一马达通过齿轮减速驱动两齿轮,两齿轮上各有偏心轴连接摆杆和摇摆架,齿轮偏心轴做圆周运动而驱动摆杆和摇摆架做摇摆运动,其摇摆是由马达持续运转驱动;所述的摇篮实际也是只能用于坐的秋千。

目前商品市场上可以见到的电动摇篮基本上是一种电磁驱动的电动摇篮,其工作原理是:摇篮支架上固接一电磁铁,摇篮体上固接一永磁铁,电磁铁和永磁铁的极性相反或者相同,电磁铁连接一控制线路,其可感应到永磁铁的所处位置,当永磁铁随摇篮摆动到电磁铁的下方时或者接近下方,电磁铁电接通,产生的磁场与永磁铁相吸或者相斥,产生拉力或者推力将摇篮(拉)推动。这种结构的电动摇篮的最大优点在于不产生噪音。但是也有其明显的缺点:其一,由于结构的原因电磁铁安装的位置很接近婴儿,电磁铁和永磁铁分别安装于支架和摇篮体,电磁铁和永磁铁的工作间隙无法做得和马达一样的精密,要产生同样的力矩就要加大电磁铁的磁通量,间隙大效率低漏磁就大了,裸体的电磁铁加塑料机壳没有任何的屏蔽,有可能会对婴儿产生电磁辐射。其二,受其结构的限制,这一套驱动装置只能做为驱动摇篮而无法扩展为驱动秋千椅。因而一台价格不菲的电动摇篮使用几个月就完成其历史使命相当可惜。

以上所述的背景技术都存在着无法解决摇篮的实际使用寿命的问题,即使所谓的“两用婴儿摇篮”也是同时段两用,并不会延长摇篮的实际使用寿命。中国专利96238901.2的“自动摇篮”还存在不够节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发明一种可以从婴儿哇哇坠地开始一直使用到4~5岁至学龄前的一体两用的摇篮与秋千,延长传统摇篮的实际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发明一种解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劳动力,提供一种微型减速马达驱动摇摆的一体两用的摇篮与秋千。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发明一种对使用者没有电磁辐射的婴幼儿安全使用的的电动摇篮与秋千。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发明一种节能环保的电动摇篮与秋千。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是:摇篮与秋千,包括两个A形侧支架1,一根横梁2,两根连接件3,两个滚珠轴承4,两个悬挂摆杆5,两个吊杆6和两个可更换的悬挂物7。

所述的A型侧支架1由金属管弯曲成型底部焊接或者铆接一底部拉杆;顶部焊接或者螺接或者铆接一内径略大于横梁2外径的顶部短管,顶部短管上至少有一通孔;A形侧支架1的每边底部各焊接或者螺接或者铆接一内径略大于连接件3外径的短管,短管上至少有一通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炳顺,未经邱炳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36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