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气体储存气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3963.2 | 申请日: | 201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2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徐焕祥;李道飞;俞小莉;王雷;叶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气体 储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气体存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存储并利用高压气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动发动机或者活塞式发动机工作于压缩空气模式,利用车载储气瓶中高压空气存储的压缩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作为动力源,气动汽车的储气压力大,储气瓶体积大,并且制造气瓶的材料面积大且厚度大。同时,为了利用气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制动时气动发动机压缩空气产生制动力,并将得到的高压气体储存在气瓶中。研究发现,气动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回收气体时,应该将气体充进低压气瓶;使用气体进行驱动汽车时,应该利用高压气瓶中的气体。
实际的设计是气动汽车装备多个不同压力的气瓶以提高能量综合利用效率,每个气瓶均配备一个独立的进排气阀和动作机构,这会导致机构繁杂、布置难度增大、可靠性低,且过高的压力会导致瓶壳材料过厚,材料需要量较大。因此,当前气动汽车的储气装置及进排气机构亟需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压气体储存气瓶。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高压气体储存气瓶,包括瓶体、瓶口和进排气管;该气瓶具有套设的瓶体结构,即在外瓶体的内部设有一个内瓶体;两瓶体的瓶口各自独立且不互通,并经同一个进排气阀连接至进排气管;进排气阀中设有使两瓶体气体通道全关或择一开启的限位机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瓶体的壁上设有一个泄压阀,该泄压阀具有中空的壳体;壳体内设一活动阀芯,活动阀芯外部与壳体内壁之间设密封件,活动阀芯凭其两端设置的弹簧定位于壳体中部;壳体的两端各设一个开口,分别与外瓶体和内瓶体的腔体相通;在壳体的中部,设有一个与外瓶体的腔体相通的泄压口。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活动阀芯外部与壳体内壁之间所设密封件是:套设于活动阀芯外部的橡胶密封圈,或是套装于活动阀芯外部的机械密封组件。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壳体的中部,设有一个与内瓶体的腔体相通的泄压口。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瓶体、内瓶体的瓶口与进排气阀之间,分别设置截止阀。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瓶体具有两个并列的瓶口,各瓶口分别与进排气阀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排气阀内部有一个能够往复位移的阀芯;阀芯上设置与外瓶体、内瓶体和进排气管分别对应的气体通道,其中:进排气管对应的气体通道始终为连通状态;外瓶体、内瓶体对应的气体通道,其连通状态根据阀芯与限位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全关或择一开启。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于进排气阀内壁上的凸起部和设于阀芯上的凹槽;当凸起部位于凹槽的中部时,与外瓶体、内瓶体对应的气体通道均被阀芯封闭;当凸起部位于凹槽某一个端部时,外瓶体、内瓶体对应气体通道的其中一个与进排气管对应的气体通道连通,另一个则被阀芯封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高压气体储存气瓶在外瓶体内再设有一小型储气瓶(内瓶体),可以利用内外气瓶内气体压力差减薄小气瓶的壁厚。因而具有两级不同压力、相对体积小、瓶壳厚度小,钢材使用量少、占地体积小等特点;气瓶上的进排气阀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执行动作简单等特点。内外气瓶之间设置有泄压阀,可防止内气瓶压力过高,保证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高压气瓶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泄压阀的结构图;
图3为进排气阀的结构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
1外气瓶(低压)、2泄压阀、3瓶口、4进排气阀、5进排气管、6截止阀、7内气瓶(高压)、8弹簧a、9泄压口a、10活动阀芯、11泄压阀壳体、12低压开口、13弹簧b、14泄压口b、15内气瓶壁阀、16高压开口、17阀芯通道A、18气瓶口a、19限位机构、20气瓶口b、21阀芯通道B、22阀芯通道C、23气瓶口c、24进排气阀壳、25进气口、26进排气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子进行详细表述。
图1中,外气瓶(低压)1与内气瓶(高压)7之间设置泄压阀2,外气瓶(低压)1与内气瓶(高压)7依次连接瓶口3、截止阀6、进排气阀4、进排气管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3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低温区环路热管的工质充装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感应加热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