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发荧光强度均匀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4845.3 | 申请日: | 201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2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田捷;薛贞文;杨鑫;秦承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发 荧光 强度 均匀 校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激发荧光强度均匀校正方法,在激发荧光成像技术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分子影像是应用影像学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分子影像融合了分子生物化学、数据处理、纳米技术、图像处理等现代科学的前沿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超高图像分辨率。传统医学影像诊断显示的是分子改变的最终效应,而分子影像学则着眼于细胞或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有望在分子细胞水平发现疾病,真正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进入实际应用后,分子影像学必将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定性、定位、定量信息。目前,分子影像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
激发荧光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Imagin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子、基因表达的分析检测技术,并且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激发荧光成像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人们在荧光蛋白、染料、分子探针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这使得人们能够对基因表达、蛋白质功能、蛋白质之间的交互、细胞生命活动等问题进行在体的、非侵入式的研究;另一方面,成像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改进也使得通过对激发荧光的研究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生物在体研究。
激发荧光成像的原理可以描述为:当外源光照射到带有荧光团的生物组织上时,荧光团吸收光能使得电子跃迁到了激发态,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中会释放出荧光,该荧光较吸收的光向红端移动,即发射的荧光比吸收的外源光的能量低,荧光在组织体内传播并有一部分达到体表,从体表发出的荧光被探测器接收到,从而形成荧光图像。一般而言,荧光团发射出的荧光经过组织体散射,光的强度已经很弱,用肉眼很难观测到,因此需要在完全避光的暗箱中进行成像,并且要求探测器的灵敏度要高,通常利用一个低温制冷的高度灵敏的CCD相机来探测组织体表的荧光光子,利用CCD相机的另一个好处是空间分辨率较高。
在激发荧光分子成像中,经过光纤引导的激发光照射在生物体上时照射不均匀,使得激发光在生物组织上的光强不是均匀分布。实际上,生物表面的不规则性及激发光源的扩散性使得均匀照射几乎不可能。由于物体表面受到激发光强度不一致,从而使得获得的荧光图像中的荧光强度分布不能真实反映生物体组织荧光光源物质的相对浓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公开技术存在的荧光图像中的荧光强度分布不能真实反映生物体组织荧光光源物质的相对浓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发荧光强度均匀校正方法。
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激发荧光强度均匀校正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激发滤光片获得激发光照射强度在生物体表面的分布,并应用该信息对最终获得的受激发荧光图像进行校正。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第一激发滤光片放在激发光源出口,将第二激发滤光片放在CCD探测器前,经激发光照射物体时探测器获得第一图像;
步骤S2:第一激发滤光片仍放在激发光源出口,移除放在CCD探测器前的第二激发滤光片,在CCD探测器前放置发射滤光片,经激发光照射物体时探测器获得第二图像;
步骤S3:将第二图像中的所有像素值除以第一图像中对应像素值,获得中间校正图像;
步骤S4:对中间校正图像进行归一化和取整处理得到最终校正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激发滤光片和第二激发滤光片具有相同的光谱曲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两片光谱透过曲线完全的激发滤光片,从而获得成像物体表面各处受到激发光照射的强度分布,再通过此图像对获得的荧光图像分布进行修正,从而解决了获取的荧光图像中的强度分布不能反映该处真实的荧光光源的强度大小的问题,使得修正后的图像更具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获得第一图像的示意图。
图2是获得第二图像的示意图。CCD探测器通过发射滤光片接收生物体产生的激发荧光。
图3是本发明的图像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去除自体荧光干扰的方法。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4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启动系统混合球
- 下一篇:用于诊断和治疗癌症的V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