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65254.8 申请日: 2011-03-18
公开(公告)号: CN102157731A 公开(公告)日: 2011-08-17
发明(设计)人: 杨军;高鹏飞;贾海平;王久林;努丽燕娜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H01M4/38 分类号: H01M4/38;H01M4/133;H01M4/1393
代理公司: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代理人: 罗荫培
地址: 20004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复合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结构组成如下:

由多孔硅基体和碳包覆层组成,其中碳包覆层的组成占2~70wt.%,为无定形碳,厚度在2~30nm;多孔硅基体为多晶结构,其颗粒粒径在50nm~20μm,孔径在2~150nm,孔容在0.1~1.5cm3/g,比表面积在30~300m2/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以下均以重量份表示:

(1)制备多孔硅基体:

将1~3份的介孔二氧化硅和2~4份的镁粉置于高温炉中,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600~900℃,保温2~10小时后自然冷却,再置于40~100份1~12mol/L的盐酸中搅拌6~18小时,经3000~10000r/min离心3~5次,于70~120℃真空干燥6~18小时,得到多孔硅基体;

(2)碳包覆:

将多孔硅基体置于高温炉中,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600~1100℃,然后由保护气体载入气态碳源或液态碳源,保温1~12小时,气态碳源或液态碳源裂解后在多孔硅基体表面形成碳包覆层,得到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或将多孔硅基体和固态碳源分散在溶剂中,经超声处理和搅拌使其分散均匀,然后蒸干溶剂,转移到高温炉内,在保护气体中升温至600~1100℃,保温1~12小时,固态碳源裂解后在多孔硅基体表面形成碳包覆层,得到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保护气体为氩气、氮气、氦气、氩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或氮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中氢气的体积含量在2~2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气态碳源为乙炔、甲烷、乙烷,乙烯、丙烯或一氧化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液态碳源为苯、甲苯、二甲苯、乙醇、正己烷或环己烷。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固态碳源为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苯乙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蔗糖或葡萄糖,其中聚氯乙烯的分子量在50000~120000,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量在250000~1000000,聚丙烯腈的分子量在30000~200000,聚乙烯醇的分子量在20000~300000,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在50000~200000,酚醛树脂的分子量在500~10000,环氧树脂的分子量在300~8000。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溶剂为水、乙醇、乙醚、丙酮、四氢呋喃、苯、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52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