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66583.4 | 申请日: | 2011-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5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秀娥;苏桂华;苗洁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秀娥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29/0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文登***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眉棱骨痛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眉棱骨痛,又名眉框痛、眼眶骨痛。因经气不通致眉棱骨痛兼眼眶深部胀痛的眼病,相当于眶上神经痛,昼静夜剧,在妇女月经期间症状有加重趋势。中医常将其症候分为风热上扰、肝火上炎、肝血不足等。大部分患者常采用止痛、穴位按摩等方法,因不能有效控制而出现反复,造成生活质量下降。
本发明中药以滋阴清热、益气养血、化瘀通络、养心安神为治则的整体治疗理念。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为:党参8~12g、黄芪10~12g、当归10~12g、五倍子8~10g、麦冬10~12g、天门10~12g、丹参6~9g、生地6~9g、陈皮10~12g、川芎10~12g、赤芍10~12g、白芷6~9g、远志8~10g、夜交藤6~8g、桔梗8~10g、黄连6~8g、葛根6~9g、竹叶6~9g、甘草3~6g。
本发明的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使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发明中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治疗气血两亏。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功效: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具有抗氧化和稳定肝细胞的功能。当归昧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风湿痹痛。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功效:固精、止血、解毒,可平衡五脏。麦冬味甘、性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天门冬味甘苦,性寒,入手太阴、足少阴经。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功效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抑制肝细胞变性,加速纤维组织的重吸收。陈皮味辛、苦。功效: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川芎味辛,性温。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可提高肝酶活性、清除自由基。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芷性味性温,味辛功效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生地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远志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功效: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夜交藤味甘微苦,平,入心、脾、肾、肝经。功效: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症,劳伤,多汗,血虚身痛。桔梗归肺、胃经。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毒。还具有提升諸药的功效。黄连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葛根性凉,味甘、辛。功效:清热、降火、排毒。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用。将上述诸原料药选好、混合浸泡后,加水煎2次,每剂加水量以没过药面为宜,煎30分钟,每剂煎200ml,两次去渣混均。
本发明经临床验证:85%以上,有效率95%以上,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1: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党参8~12g、黄芪10~12g、当归10~12g、五倍子8~10g、麦冬10~12g、天门10~12g、丹参6~9g、生地6~9g、陈皮10~12g、川芎10~12g、赤芍10~12g、白芷6~9g、远志8~10g、夜交藤6~8g、桔梗8~10g、黄连6~8g、葛根6~9g、竹叶6~9g、甘草3~6g。
实施2: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其优选方是:党参12g、黄芪12g、当归10g、五倍子10g、麦冬12g、天门10g、丹参9g、生地9g、陈皮12g、川芎10g、赤芍10g、白芷6g、远志8g、夜交藤6g、桔梗10g、黄连8g、葛根6g、竹叶6g、甘草6g。
临床疗效总结:
一、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上百例患者,疗效频佳。
二、诊断标准:眉棱骨部疼痛,白天较轻,晚间疼痛明显,攒竹穴处(眶上切迹)压痛,或伴眼胀痛、视力疲劳,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
三、服药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属肝血不足者停用寒性较重的黄连。
四、疗效评定:
治愈:眉棱骨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攒竹穴处无压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秀娥,未经刘秀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65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