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蜜真伪鉴别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67242.9 | 申请日: | 2011-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2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胡福良;张翠平;郑火青;张金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1/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蜜 真伪 鉴别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食品质量控制方法,涉及一种蜂蜜真伪鉴别方法,通过测定蜂蜜中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有无来判定蜂蜜的真伪。
背景技术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过在巢脾内转化、脱水、贮存至成熟的过程而成的天然甜物质(GB18796-2005)。蜂蜜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多酚类、类黄酮类、多糖、活性酶和类胡萝卜素等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菌、加速创伤修复和增强免疫等。蜂蜜是一种天然产品,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市场需求较大,价格相对较高,因此,蜂蜜掺杂使假现象由来已久。
近年来,蜂蜜掺假发展为掺入葡萄糖、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物质,这些假蜂蜜产品的感官指标和部分理化指标上与天然蜂蜜极为相似。用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可以解决高果糖玉米糖浆等来源于C4植物的糖浆掺假问题(胡福良,2000)。但是,水稻与蜜源植物同属C3植物,因此大米果葡糖浆的掺假问题无法用此方法鉴别。蜂蜜的掺假和造假已经影响到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出口贸易创汇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需要加强蜂蜜真伪鉴别技术的研究。
蜂蜜是动植物双源性产品,那么,是否能在天然蜂蜜中寻找一种来源于蜜蜂体内分泌的某些特殊物质用以鉴别真假蜂蜜呢?蜜蜂在酿制蜂蜜时加入了多种酶类,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检测这些酶类来判定蜂蜜的真伪呢?Low等(1986)首次发现在蜂蜜中存在β-葡萄糖苷酶,在其测定的11种蜂蜜样品中,都可测得该酶。Pontoh等(2002)从意大利蜜蜂的咽下腺、胃和蜜囊中分离纯化β-葡萄糖苷酶,结果表明三个组织中提取的β-葡萄糖苷酶是一样的。因此他们推断β-葡萄糖苷酶是由咽下腺产生,分泌到嘴里,通过饲喂到达蜜囊,然后从蜜囊转移到巢脾。我们在前几年蜂蜜质量控制研究中也发现,蜂蜜中均能检测到β-葡萄糖苷酶活力,而在花蜜中未检测到该酶活力,说明该酶来源于蜜蜂(易松强 等,2010)。而且该酶在蜂蜜储存加工过程中比较稳定,可以作为蜂蜜真伪鉴别的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蜂蜜真伪鉴别方法,适用于鉴别蜂蜜原料或仅以蜂蜜为原料的制品,鉴别其是否掺杂使假。
本发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蜂蜜中β-葡萄糖苷酶的粗酶液的制备:称取1.00g蜂蜜样本,用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定容至10ml容量瓶;
(2)测定蜂蜜中β-葡萄糖苷酶活力:吸取1.0 ml粗酶液和1.0 ml 30 mM对-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于试管中, 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加热1.5 h,在水浴中加热后的反应混合液中立即加入5.0 mL 1 M Na2CO3终止液终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在4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3)根据所测得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鉴别蜂蜜:蜂蜜的真实性与所测得的酶活力成正比,吸光度越高,含天然蜂蜜越多;吸光度越低,含天然蜂蜜越少。
蜂蜜中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每克蜂蜜中具有的酶活力单位(unit/g);酶活力单位为每分钟催化形成一个微摩尔对硝基苯酚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具体判定标准:当蜂蜜中检测到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高于0.5 U/g时,可以认定该蜂蜜为纯的天然蜂蜜;当蜂蜜中检测到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低于0.4 U/g时,可以认定该蜂蜜为掺假的蜂蜜;当蜂蜜中检测到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低于0.2 U/g时,可以认定该蜂蜜为掺假50%以上的蜂蜜;当蜂蜜中检测不到β-葡萄糖苷酶活力时,则认为是不含有天然蜂蜜的造假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方法在蜂蜜原料或仅以蜂蜜为原料的制品中有无天然蜂蜜的判断中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 蜂蜜中β-葡萄糖苷酶活力在不同储存条件均稳定存在。不仅可以鉴别新鲜的蜂蜜是否掺假,也适用于仅以蜂蜜为原料的制品。
2. 蜂蜜中β-葡萄糖苷酶是来源于蜜蜂的,因此,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蜂蜜中是否掺入果萄糖浆类物质,也适用于蜂蜜中掺入其它物质。
3. 本发明方法灵敏度高,使用常规仪器,操作简单,成本低,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72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白质含量检测方法
- 下一篇:洛氏硬度计测量工装专用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