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断路器的灭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7656.1 | 申请日: | 2011-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7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影;顾建青;王铖;刘洪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断路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断路器的灭弧装置,是对现有微型断路器灭弧装置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微型断路器一般都具有较长的引弧通道(又称跑弧道),产生在触头区的电弧经过跑弧道进入由多枚结构相同的灭弧栅片叠置而构成的灭弧室,在灭弧室内被熄灭,多枚灭弧栅片上形成有开口,开口的两边是栅片腿。
已有技术中微型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如图8、图9所示,跑弧道一般包括与固定接触件2相对应的第一引弧板4、与活动接触件3相对应的第二引弧板5和与第一引弧板4相连接(如图8所示)或与固定接触件2相连接(如图9所示)的第三引弧板8。所述的第一引弧板4与固定接触件2相连接并向第三引弧板8的方向弯曲,大致弯曲成V形结构。第一引弧板4的弯曲结构,一方面会在电弧进入灭弧室7后,使电场强度在弯曲的第一引弧板4上集中,导致电场强度增加;另一方面,会在灭弧室7前端形成一个向灭弧室7呈放大趋势的喇叭口,当灭弧室7内的高温游离气体向后反射时,由于上述喇叭口底部较窄的区域气压较强,高温游离气体会在第一引弧板4附近聚集,使第一引弧板4的绝缘强度降低。以上两个因素都会增加第一引弧板4以及靠近于第一引弧板4附近灭弧栅片 6之间发生背后击穿的风险。当第一引弧板4与附近的灭弧栅片6之间一旦发生击穿现象,将会导致被击穿灭弧栅片上部的灭弧栅片失效,无法切割电弧;另外,电弧长时间的停留在灭弧栅片6的栅片腿上,还会增加对栅片腿的烧蚀引起弧隙中金属蒸汽浓度升高。上述两种过程都会降低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为了控制所述风险,目前通常采取的方法是:通过拉开灭弧室7与第一引弧板4之间的距离,使第一引弧板4与灭弧栅片6之间的电气间隙从下向上呈递减的趋势,从而确保不会发生因为跑弧道对某一灭弧栅片6的击穿,而导致其它灭弧栅片被短接而失效的情况。但是,在限定的空间内拉开灭弧室7与第一引弧板4之间的距离,将使灭弧室7的空间减小,削弱了灭弧室7对电弧的冷却效果,延长电弧在灭弧室内的熄灭时间。另外由于结构的原因,第一引弧板4处的磁场强度相对较弱,如果灭弧栅片6远离该区域,无法进一步增加该区域的磁场。以上都限制了现有技术微型断路器分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由图8、图9所示的灭弧装置结构由于无法抑制断路器在第一引弧板4处发生背后击穿的风险和无法增加第一引弧板4处跑弧道的磁场强度,故不能进一步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扩大灭弧室的空间、增强跑弧道的磁场强度、提高断路器分断能力的微型断路器的灭弧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微型断路器的灭弧装置,所述的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由固定接触件和活动接触件组成的触头系统,所述的灭弧装置包括由多枚结构相同的灭弧栅片叠置而构成的灭弧室、第一引弧板和第二引弧板,所述的灭弧栅片上形成有开口,所述的第一引弧板的一端与固定接触件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引弧板的另一端大致以V字形结构向灭弧室方向弯曲,所述的第二引弧板位于所述活动接触件的下方且一端延伸至灭弧室,其特点是:在所述第一引弧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绝缘侧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两绝缘侧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灭弧栅片的开口的最大宽度 。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侧板的下端面为一弧形面。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侧板的下端一侧探入所述灭弧栅片的开口内。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断路器壳体上形成有用于与绝缘侧板相配合的定位凸起。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两绝缘侧板之间通过一绝缘面板连接而构成一绝缘套。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两绝缘侧板彼此面对面的一侧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定位凸起。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两绝缘侧板彼此面对面的一侧表面上还分别形成有加强筋。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面板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的固定接触件相配合的定位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未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76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片旋转装置及芯片旋转方法
- 下一篇:永磁式碰撞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