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用磁耦合微波等离子体点火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67827.0 | 申请日: | 201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1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樊勇;程钰间;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P23/00 | 分类号: | F02P23/00;H05H1/46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耦合 微波 等离子体 点火器 | ||
1.一种汽车发动机用磁耦合微波等离子体点火器,包括内导体和外导体;所述外导体由外导体外轮廓和外导体内轮廓封闭构成;所述外导体的外轮廓至少包括一个与汽车发动机气缸连接的外螺纹(21)和一个便于拆卸和安装的六棱柱工作面(23);所述外导体的内轮廓为不同半径的圆柱面结构,包括分别与内导体尖端(5)相对应的外导体内轮廓一(31)、与内导体一(41)相对应的外导体内轮廓二(32)、与内导体二(42)相对应的外导体内轮廓三(33)、与内导体三(43)相对应的外导体内轮廓四(34)、与内导体三(43)相对应的外导体内轮廓四(34)、与内导体四(44)相对应的外导体内轮廓五(35);所述内导体包括内导体一(41)、内导体二(42)、内导体三(43)、内导体四(44)、内导体尖端(5);内导体一(41)、内导体二(42)、内导体三(43)、内导体四(44)为圆柱体结构,内导体尖端(5)为圆锥体,圆锥体顶部为半球体;内导体尖端(5)与内导体一(41)相连,内导体一(41)底部的侧面通过圆柱体水平连接导体(6)与内导体二(42)相连,内导体二(42)、内导体三(43)和内导体四(44)顺序共轴连接,三者的半径逐渐增加,圆柱体水平连接导体(6)的轴线与内导体一(41)的轴线垂直;内导体一(41)的底部与外导体直接相连;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除内导体尖端(5)与外导体内轮廓一(31)之间的区域以及内导体四(44)与外导体内轮廓五(35)之间的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填充绝缘介质(7);外导体内轮廓五(35)与内导体四(44)构成微波输入端口(1),其尺寸与标准N型射频同轴连接器一致。
2.一种汽车发动机用磁耦合微波等离子体点火器,包括内导体和外导体;所述外导体由外导体外轮廓和外导体内轮廓封闭构成;所述外导体的外轮廓至少包括一个与汽车发动机气缸连接的外螺纹(21)和一个便于拆卸和安装的六棱柱工作面(23);所述外导体的内轮廓为不同半径的圆柱面结构,包括分别与内导体尖端(5)相对应的外导体内轮廓一(31)、与内导体一(41)相对应的外导体内轮廓二(32)和外导体内轮廓三(33)、与内导体二(42)相对应的外导体内轮廓四(34)、与内导体三(43)相对应的外导体内轮廓五(35);所述内导体包括内导体一(41)、内导体二(42)、内导体三(43)、内导体尖端(5);内导体一(41)、内导体二(42)、内导体三(43)为圆柱体结构,内导体尖端(5)为圆锥体,圆锥体顶部为半球体;内导体尖端(5)与内导体一(41)相连,内导体一(41)、内导体二(42)和内导体三(43)共轴顺序相连,三者的半径逐渐增加;内导体一(41)底部对称的两个侧面分别依次通过圆柱体水平连接导体(61)和圆柱体垂直连接导体(62)与外导体相连,圆柱体水平连接导体(61)的轴线与内导体一(41)的轴线垂直,圆柱体垂直连接导体(62)的轴线与内导体一(41)的轴线平行;内导体与外导体之间除内导体尖端(5)与外导体内轮廓一(31)之间的区域以及内导体三(43)与外导体内轮廓五(35)之间的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填充绝缘介质(7);外导体内轮廓五(35)与内导体三(43)构成微波输入端口(1),其尺寸与标准N型射频同轴连接器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用磁耦合微波等离子体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的外轮廓还包括一个圆柱形过渡面(22),所述圆柱形过渡面(22)位于与汽车发动机气缸连接的外螺纹(21)和一个便于拆卸和安装的六棱柱工作面(2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用磁耦合微波等离子体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尖端(5)的材料选用白金,其余内导体和外导体的材料选用抗高温、防炭化、防氧化的金属,所述绝缘介质(7)的材料选用陶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78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点胶贴片机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右曲轴箱润滑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