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含水低产油井微线团堵水剂及注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7881.5 | 申请日: | 201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2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戴彩丽;赵娟;王富;由庆;赵福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C09K8/42 | 分类号: | C09K8/42;E21B4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水 低产 油井 线团 水剂 注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领域中的油田化学剂,用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特别是采用交替注入正负电荷微线团形成多层吸附层,对高含水低产油井起到控水稳油的作用。
技术背景:
目前许多陆上油田处于开发后期,主力层采出程度高、水淹严重,我国水驱油田可采储量的60%及年产量的80%以上来自含水率大于80%的高含水油藏。这些高含水油井主要呈现高含水、高能量、低采收率,且剩余油分布呈“薄、散、小、差、低”的特征,认识和挖潜难度增大,措施成功率低,且产出水处理费用高,用常规的油井堵水技术成功率低,且易造成过堵水,即产液量大幅度下降,地层孔道被堵死,且增产幅度低、地层伤害大,部分油井因无相应增产措施进行挖潜,将面临关井或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高含水低产油井微线团堵水剂及注入方法,通过交替注入正负电荷微线团,使它们在地层中形成多层吸附层,有效地封堵油井产水,起到控水稳油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交替注入正负电荷微线团来实现。所说的高含水低产油井微线团堵水剂由正电荷微线团、隔离液和负电荷微线团组成,其中,正电荷微线团是质量分数为0.05%~0.20%的季铵盐型聚合物,负电荷微线团是质量分数为0.05%~0.20%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正负电荷微线团之间采用隔离液隔离,隔离液是产出水,正、负电荷微线团及隔离液的体积比为1∶1∶(0.3~0.5)。
上述高含水低产油井微线团堵水剂的注入方法是首先注入正电荷微线团,通过静电引力、色散力易吸附在带负电性的砂岩地层上,形成第一层吸附层,注入隔离液,冲刷掉地层流体中没被吸附的微线团;然后注入负电荷微线团,通过静电引力、色散力等吸附在正电荷吸附层上,形成第二层吸附层,再注入隔离液,完成一个轮次堵水作业。根据地层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多轮次堵水作业,产水的高渗透层表面建立微线团多层吸附层,控制水从高渗层产出,减少油井产液中的含水率,达到控水稳油的目的。正电荷微线团溶液的注入量为每1米厚度地层15~25m3;隔离液的注入量为每1米厚度地层10~20m3;负电荷微线团溶液的注入量为每1米厚度地层15~25m3。注入速度6~10m3/h,在低于地层破裂压力80%的条件下注入,正负电荷微线团的注入压力与其初始进入地层压力之差不超过4.0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交替注入正负电荷微线团溶液,它会优先进入高渗孔道,并且在地层形成多层吸附层,减小水流通道。由于存在吸附饱和,不能完全堵死地层,对通道产生“堵而不死”的效果,防止过堵水的发生,提高了措施成功率,并且由于不易解吸,作用时间比较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
现有一口试验A井,其基本情况见表1。A井是一口采油井,解释井段渗透率在0.305~1.427μm2之间,生产初期产能较高,含水相对较低,由于边水能量强,推进速度快,导致该区域在相对低采出程度下水淹严重。为了改变调整油井平面结构和产液剖面,实现富集在油井周围剩余油的有效动用,从2010年6月3号实施微线团控水技术,以达到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正电荷微线团采用质量分数为0.15%的季铵盐型聚合物(分子量824×104,阳离子度33.48%),负电荷微线团采用质量分数为0.10%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分子量1247×104,水解度24.38%),隔离液是油田产出水。分为三个轮次注入,各个轮次设计如表2。注入速度6~10m3/h,在低于地层破裂压力80%的条件下注入,正负电荷微线团的注入压力与其初始进入地层压力之差不超过4.0MPa。在实施微线团控水措施中,A井共注入预处理段塞120m3,在注入过程中,压力稳定。
表1 A井概况(2010年1月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78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道岔曲柄系统
- 下一篇:电-气动式驻车制动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