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轮机静叶自射流二次流控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8860.5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2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慧;蓝吉兵;张荻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D9/02 | 分类号: | F01D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轮机 射流 二次 控制 结构 | ||
1.一种汽轮机静叶自射流二次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静叶(1)的上、下端(5、6)开设有空腔(2),在静叶(1)压力面(8)开设有连通流道(7)和空腔(2)的吸气孔(4),在静叶(1)的吸力面(9)开设有若干个连通空腔(2)和流道(7)的射流孔(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静叶自射流二次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2)沿静叶(1)高度方向布置,空腔(2)高度同静叶(1)高度满足关系式:0<Ht≤0.35L;0<Hb≤0.35L,其中Ht是顶部空腔高度,Hb是根部空腔高度,L为汽轮机静叶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静叶自射流二次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力面射流孔(3)和压力面吸气孔(4)尺寸满足关系:0.5mm≤Dj,Ds≤8mm;hb=0.5Hb,ht=0.5Ht;3Dj≤pb≤50Dj,3Dj≤pt≤50Dj,其中Dj为吸力面射流孔直径,Ds为压力面吸气孔直径,hb为吸气孔、射流孔和叶片根部的距离,ht为吸气孔、射流孔和叶片顶部的距离,pb为叶片根部吸力面射流孔流向间距,pt为叶片顶部吸力面射流孔流向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静叶自射流二次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面吸气孔(4)位于Cx≤70%范围内,Cx为轴向弦长百分比;所述吸力面流向第一个射流孔(3)位于Cx≥40%范围内;且压力面吸气孔(4)处的壁面静压大于吸力面射流孔(3)处的静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静叶自射流二次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力面射流孔(3)方向为:10°≤α≤60°;0°≤β1≤90°,其中α为吸力面射流孔倾斜角,β1为吸力面射流孔复合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静叶自射流二次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面吸气孔(4)方向为:10°≤θ≤60°;β2=0,其中θ为压力面吸气孔倾斜角,β2为压力面吸气孔复合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886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烯烃双键异构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涡轮冷却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