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滴头采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68938.3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0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万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滴头 采集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涉及具有检测和储存功能的体液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便常规检测是医院对患者的必查项目。有些除了对病人进行必要的便常规检测外,还根据病人的病情,对病人进行一些必要的化学检测,如便潜血的检测。
便潜血是消化道系统出血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患者在消化道溃疡和大肠息肉时常常会出现便潜血的症状,同时消化道溃疡和大肠息肉也很容易转化为消化系统癌症,所以,便潜血作为健康体检项目也为越来越多人接受。
公开日为2008年8月6日,公开号为CN20109665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采集器,该采集器由上盖、瓶体、出样端和底盖四部分组成,然而该采集器仅在出样端处有一出样口,该采集器通常仅适用于人工判读检测结果,不适合于机器读取检测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滴头采集装置,该双滴头采集装置不但适用于人工判读检测结果,同时也适用于机器读取检测结果。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集装置,包括:容纳腔,其具有腔体上开口、腔体下开口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腔体;进样元件,其具有进样上开口、进样下开口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进样通道,该进样元件的进样下开口与该容纳腔的腔体上开口相接并连通;出样元件,其具有本体、从该本体的下表面突伸出的突头、位于该突头顶端的第一样品出口及在该本体的下表面开设的第二样品出口,该容纳腔的腔体下开口与该出样元件的进样上开口相接并连通;采集 器,其包括手柄和与该手柄连接的采样棒,该采样棒的下端经由该进样通道伸入该腔体内;以及密封组件,其将该出样元件的第一样品出口和第二样品出口密封。
优选地,该容纳腔与该进样元件一体成型,或与该出样元件一体成型。
优选地,该手柄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该进样通道的外壁设有外螺纹,且该手柄与该进样元件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该手柄内部还设有密封圈,当该手柄与该进样元件配合时,该密封圈被挤压在该进样元件的进样上开口与该手柄之间。
优选地,该双滴头采集装置还包括位于该进样通道内的过滤部件,该过滤部件的中心处设有过滤通孔。
优选地,该过滤部件与该进样元件的进样通道一体成型。
优选地,该过滤部件容置于该进样通道内,该过滤部件的上端具有凸缘,该凸缘卡固在该进样上开口上。
优选地,该采样棒上远离该手柄的一端带有螺纹或者毛刷,所述螺纹或者毛刷的外径与该过滤通孔的直径相等。
优选地,该密封组件为铝箔片、密封堵头或密封盖。
优选地,该密封组件包括用于密封该第一样品出口的第一密封件及用于密封该第二样品出口的第二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与该突头之间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该第一密封件内还设有突起物,该突起物插入该第一样品出口,从而将其密封。
优选地,该突头呈锥形,所述的第一样品出口从锥形的顶部向该容纳腔内凹陷地形成。
优选地,该第一样品出口的直径为0.8-1.5毫米。
优选地,该容纳腔的腔体下开口与该出样元件之间由密封圈密封。
优选地,该容纳腔的腔体下开口与该出样元件之间通过焊接、卡扣或者过盈配合连接。
优选地,该容纳腔是透明的。
优选地,该容纳腔的横截面为卵形或圆形,该出样元件与该容纳腔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采集装置在出样元件上有两个出口, 因此本发明的采集装置和检测装置相配合,可以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检测。本发明的这两个出口可以分别用于手动检测和机器检测时待检样品的出样。
本发明的采集装置还带有过滤部件,过滤部件带有通孔,所以可以将多余的粪便通过过滤部件去除。本发明的采集装置还能够对收集的便样进行定量。本发明的采集装置在部件的容易漏液的部件之间都采用了密封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漏液。还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容纳腔观测其中收集的粪便性状。
本发明的采集装置突头上的样品出口的直径控制在0.8-1.5mm之间,并且样品出口从锥形的顶部向容纳腔内凹槽,有效地防止了在该装置未受到外力挤压的状态时,容纳腔内收集的样品从样品出口泄漏,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从突头上的样品出口滴出的液体体积。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滴头采集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双滴头采集装置的剖视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双滴头采集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8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