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0512.1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A·乌尔默;H·施密特;F·科卢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H.斯托尔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22 | 分类号: | D04B1/22;D04B7/04;D04B7/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永波;梁冰 |
地址: | 德国罗***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形成 针织物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用于在带有两个针床(V、H)的横机上制造具有前身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100、200)的方法,该前身至少在某些区段由左半身和右半身(1、2;10′、10″)构成,其中在所述半身(1、2;10′、10″)的纵向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相互交叠的饰边(3、4;30、40),其中最多利用一个针床(V、H)的每第二个织针形成线圈,一个针床(V、H)的成圈的织针总是与另一个针床(H、V)的不成圈的织针对置,其特征在于,使得饰边之一(4、40)形成为在其所属的前半身(2、10″)与后身(7、70)之间的中间针织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具有前身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100)的方法,该前身在其整个长度上由两个设有饰边(3、4)的半身(1、2)构成,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 将后身(7)的束腰(8)、两个前半身(1、2)和饰边(3、4)编织成为横截面为C形的针织物区段;
- 在制得束腰(8)之后,将用于饰边之一(4)的线圈转移到在所属前半身(2)的区域中的空织针上,从而使得饰边线圈在前身(2)与后身(7)之间形成中间针织层;
- 形成用于后身(7)、两个前半身(1、2)和饰边(3、4)的线圈,其中利用横机的不同于用于形成所属前半身(2)的三角座滑架动程的三角座滑架动程形成中间针织层的饰边(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要把某些前半身(2)的饰边(4)形成为中间针织层,在这些前半身的区域中,将束腰(8)编织得比在另一前半身(1)的区域中宽一半饰边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移形成中间针织层的饰边(4)的线圈期间,使得束腰(8)的线圈在所属前半身(2)的区域中朝向另一前半身(1)移位一半饰边宽度。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具有至少一个线圈横列的束腰(8)。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束腰(8)制成罗纹针织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具有前身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200)的方法,该前身仅在上部区域中由两个设有交叠的饰边(30、40)的半身(10′、10″)构成,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 将针织物制成圆筒形针织物,直至前身(10)分离的开始处(B);
- 在前半身之一(10″)的区域中将分离线垫放到要借以编织配设的饰边(40)的空织针中,并在该区域中垫放到具有该前身(10″)的线圈的织针中;
- 形成用于后身(70)、两个前半身(10′、10″)和两个饰边(30、40)的线圈,其中利用此前空置而现在垫放有分离线的织针将饰边之一(40)形成为在所属前半身(10″)与后身(70)之间的中间针织层,而利用此前用于在另一前半身(10′)的区域中制得前身(10)的织针来编织另一饰边(30);
- 在制好针织物之后去掉分离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得饰边(3、4;30、40)形成为罗纹针织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得饰边(3、4;30、40)形成为双反面纬编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斯托尔两合公司,未经H.斯托尔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05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凹凸棒土的改性方法
- 下一篇:便携无线通信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