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腔正畸平衡矫正器之双颊带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1025.7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2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彬 |
主分类号: | A61C7/12 | 分类号: | A61C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3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腔 平衡 矫正 带环 | ||
所属领域:
是口腔正畸领域中固定平衡矫正器中用于后磨牙矫正时机械力作用于牙体时传递作用力的传导性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上所使用的带环,通常只有单套颊侧管及牵引钩,只能适用简单的矫正或增加支抗使用,在相对大范围的调整磨牙或改变后牙区颌骨异常的情况之下显得无力,同时现在临床上使用的牵引钩多为钢丝或金属丝弯曲形成的,在舌侧易诱发创伤性损伤,且由于弯曲的角度过大,金属丝在颊侧易压迫牙龈组织形成创伤性牙龈炎,对矫正的过程中需要稳定的牙周组织状况不能降低刺激,在某些时候反而会加大。单独的使用颊侧管装置粘接固定在牙冠面上,由于后磨牙的矫正需要过大的矫正力,通常则因为矫正力过大而引起颊侧管从牙冠面部位滑脱,而影响矫正的效果,增加临床复诊的次数。
发明内容:
根据临床使用的要求,以临床使用简单,对周围的组织刺激程度减轻或无损伤为前提,以能够增加稳定支抗和用于后磨牙的矫正为指导思路,以力学原理为设计指导,确定双颊带环的形态。双颊带环是由环体、颊侧管座、颊侧管和牵引钩组成,与常规带环相比,每个双颊带环都有1个环体、2个颊侧管、2个颊侧管座和2个牵引钩。其中每个牵引钩和颊侧管形成一个合体在颊侧管座上,每个环体的颊侧面和腭舌侧面各有一个合体位于颊侧管座上。环体呈类椭圆形,近远中长度为11.5毫米,舌腭间距11毫米,环体壁厚0.3毫米,环体高度近远中为3.5毫米,舌腭侧为6毫米。每个颊侧管的形态为圆形,长度为5毫米,管体的厚度为0.2毫米,管体的内直径为0.7毫米。颊侧管座为长方体形,长度为6毫米,宽为3毫米,厚为0.2毫米,和环体紧紧相依,牵引钩的长度为10毫米,和颊侧管座相结合的牵引钩中间部位为长方体形,宽为0.5毫米,厚为0.7毫米,两端游离的长度各为0.25毫米,游离端的形态为弧形,游离头向环体侧倾斜,每个牵引钩的整体形态为类弓形形态,牵引钩的长度高于颊侧管座的长度,颊侧管座的长度高于颊侧管的长度。由于在正常人群中牙体的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每个个体的牙齿形态同样存在差异,环体的大小和形态在正常的状态下有所不同,环体的形状根据各磨牙生理解剖形态而不同,大小根据正常人群的磨牙大小设计而不同。上颌第一磨牙的环体形态为斜方形;上颌第二磨牙的环体形态亦为斜方形,只是倾斜的程度略小于第一磨牙;上颌第三磨牙的环体三角圆形,颊侧宽于腭舌侧环体;下颌第一磨牙的环体形态为方圆形;下颌第二磨牙的环体形态为方圆形,第一磨牙的形态大小略大于第二磨牙;下颌第三磨牙的生理形态及大小变异很多,通常下颌第三磨牙的环体形态根据第二磨牙或第一磨牙的形状制做预成环体,至于大小则根据具体个体第三磨牙的具体数据而使用。正常情况下,双颊带环的颊侧管在环体上是相平行的,所有环体的远中中面近龈处为弧形缺损。颊侧管座与环体近颌面处1毫米,双颊带环全部是用金属制做而成的,其可以是焊接组合而成,也可以是非焊接机械直接制做而成。
附图及附图说明:
图1:双颊带环的正面
图2:双颊带环的侧面
图3:双颊带环的近远中面
详解:1、颊侧管2、牵引钩3、环体4、颊侧管座
具体实施方案:
双颊带环主要应用在后磨牙的矫正时机械力作用于后磨牙牙体时作用力的传递,在使用双颊带环的时候,首先要清理牙冠的附着垢,将牙冠面清理干净后吹干,隔湿,调和磷酸锌水门丁均匀的涂在双颊带环的环体内侧从个体牙冠的颌面处轻轻加压经分牙后的牙间隙至牙冠来环体平行。游离的单个牙体则可以直接放置双颊带环,不用分牙后再放置,需要注意的是,当牙体发生倾斜或萌出不全,牙冠未充分露出则要先用代体或修整环体来完成牙冠部分的萌出将牙冠部牵引出来之后才能完全使用双颊带环来完成矫正。在后磨牙如下颌第三磨牙由于其形态、大小变异较大,要根据矫正个体的第三磨牙的具体数据选择最合适的环体来使用,若变异的情况特殊,颊侧和舌侧的颊侧管很难相平行,则要以颊侧的位置为准,然后根据舌侧的情况配合矫正的进行,在矫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矫正力与矫正力之间的关系,切勿相互作用抵制而侧的情况配合矫正的进行,在矫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矫正力与矫正力之间的关系,切勿相互作用抵制而影响矫正或者增加支抗的负担。在双颊带环的使用期间要注意5个问题:1、支抗问题,稳定好支抗是矫正成功的第一大关键。2、过度倾斜的直立问题,只有先直立或牵引完整暴露牙冠外形高点才更便于操作的进行。3、颊侧管的相互平行问题,若矫正的牙体变异较大,则以颊侧颊侧管的位置为准,舌侧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再做调整。4、力值问题,后牙的移动需要较大的力值,在使用轨道弹力簧的时候一定要适当调整,舌侧的颊侧管的使用对颊侧力值过小在舌侧可以增加力值,颊侧力值可以舌侧的则使用弓丝来协助完成磨牙在轨道内移动。5、安全问题,由于力值贪偏大,若出现矫正器具脱落则易损伤牙周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彬,未经张国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10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