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1482.6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4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卫旻嵩;张亦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Q10/0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物品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各种识别系统不断涌现,而人们对于物联网需求进一步提高,各种射频识别系统在物品搜寻和管理上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最基本的射频识别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阅读器和射频天线。其中,标签,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阅读器为用于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射频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现有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多局限于通过射频识别系统对物品进行扫描来获取物品的相关信息。例如,第二代身份证中增加的存储个人信息的RFID芯片,通过射频识别系统对其进行扫描便可显示基本信息。学生证中增加的RFID芯片、一卡通、不停车收费系统等。这些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可以给生活带来便利,但是在使用时需要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会受到识别距离与范围的限制,适用范围较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物品的异地管理与查询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品管理方法及系统,能够对多地点物品进行异地管理,方便用户实现异地查询、搜索物品等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品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中心服务器获取用户申请信息,为用户建立对应的物品信息数据库;
中心服务器获取用户的搜索请求,并将搜索请求发送给搜索器;
搜索器对其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物品进行扫描搜索,并将搜索结果传回中心服务器;
中心服务器将搜索器传回的搜索结果与物品信息数据库内的物品信息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返回给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服务器获取用户申请信息,为用户建立对应的物品信息数据库包括:
中心服务器根据用户的申请信息为用户创建个人管理账号;
建立与所述个人管理账号对应的物品信息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服务器获取用户的搜索请求包括:
中心服务器直接获取用户输入的搜索请求;或
用户在客户端登陆到中心服务器,所述客户端将用户的搜索请求通过网络发送给中心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中心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将用户的搜索请求发送给搜索器;
所述搜索器通过射频识别标签来搜索覆盖范围内的物品。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服务器为用户建立对应的数据库后,还包括:
将物品信息录入所述数据库中。
进一步地,所述将物品信息录入所述数据库包括:
中心服务器存储用户为物品选择的射频标签号以及所述射频标签号中所录入的物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将物品信息录入所述数据库包括:
客户端将物品信息保存在本地数据库中;
中心服务器的数据库同步本地数据库的物品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品管理系统,包括:
中心服务器,所述中心服务器包括:
申请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申请信息;
数据库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物品信息数据库;
搜索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搜索请求;
第一信息收发模块,用于发送用户的搜索请求及接收搜索结果;
搜索器,所述搜索器包括:
第二信息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息收发模块所发送的搜索请求并将搜索结果传给第一信息收发模块;
搜索模块,用于搜索其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物品,并将搜索结果经由第二信息收发模块发送给第一信息收发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物品管理系统还包括:
客户端,用于连接用户与中心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搜索器还包括远端控制模块,所述远端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信息收发模块的搜索指令,并控制搜索模块的模式切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14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用例集生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驱油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