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抛物线形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柱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71563.6 申请日: 2011-03-24
公开(公告)号: CN102628841A 公开(公告)日: 2012-08-08
发明(设计)人: 邵平;刘翻;戈兆松;张维冰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汇通色谱分离纯化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0/60 分类号: G01N30/60;G01N30/3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5011 江苏省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抛物线 高效 色谱 制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柱,特别是涉及一种抛物线形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柱。

背景技术

色谱法自1906年Tswett创立以来,在分析和制备两方面均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对次生类代谢产物及天然产物的分离,大分子的分离纯化等方面,制备色谱均担任着重要角色。同时色谱分离也用于某些高纯度重要药用生物活性蛋白、生物治疗品与诊断试剂的制备分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种试剂、药品的纯度与产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需求,人们在新型填料和新装柱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制备色谱柱技术领域,如何提高制备液相色谱的柱效和选择性,降低生产成本,得到高纯的样品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制备色谱分离中,人们曾考虑将一个宽内径柱与一个长的窄内径柱串联,由于前面的宽内径柱具有更大的容量,可以避免柱子过载,而后面的窄内径柱可以提供有效的分离。1968年,Joel Kwok等[Joel Kwok,L R.Snyder,J.C.Sternberg.Anal.Chem.,1968,40(1):118-122]研究了不同内径柱串联的问题,发现串联并不是提高柱效的好方法,因为串联柱中前面的宽内径柱的塔板高度很大,后面的窄内径柱与其相比有时可以忽略,因此并不能有效地起到提高柱效的作用。但是,1981年,Said[A.S.Said.Journal of High Resolution Chromatography &Chromatography Communications,1979,Febuary:63-67]通过理论计算得出 锥形柱[100(柱长度)×3(入口内径)→1(出口内径),单位:cm,下同]比固定相质量相同、总长度相同的串联圆柱形柱[41.7(粗柱长度)×3(粗柱内径)+58.3(细柱长度)×1(细柱内径),单位:cm]有更高的效率,锥形柱柱效几乎为串联柱柱效2倍,因此具有宽入口内径的均匀过渡的锥形柱有希望用于制备色谱。

1966年,美国Philip Marris研究中心的H.M.Stahr等[H.M.Stahr,R.M.Ikeda,E.T.Oakley,B.M.Carter.Anal.Chem.,1966,38:19741首次制作低压锥形液相色谱柱,他们采用聚乙烯塑料作为柱材料,硅胶为固定相,匀浆法填充,样品为偶氮苯,洗脱剂为正己烷。为考察锥形 柱的特点,另外制作了两个与锥形柱有相同体积的色谱柱进行比较,一个为常规的圆柱形玻璃柱,另一个为内径变化的三阶圆柱形玻璃柱。比较三根柱子的谱带体积以衡量柱效率,结果表明 锥形 柱与三阶圆柱形柱相比,柱效基本一致,但 锥形 柱柱效明显优于一阶圆柱形柱,其谱带体积为一阶圆柱形柱的一半。1990年,瑞士的Moerker Theophile发明了一种入口内径小于出口内径的锥形柱[Switzerland Patent CH675212,1990]。样品在柱内流动时会逐渐向管壁扩散,在这种内径逐渐扩大的 锥形 柱内,由于柱型符合了样品扩散的趋势,样品谱带不会扩散到管壁,因而呈现出“无限直径效应”。这种 锥形 柱的最大优点是柱效高,但是由于入口内径小,因而负载样品的能力要小于同体积、同长度的圆柱型柱。此外,有关 锥形液相色谱分析柱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如斯洛维尼亚国家化学研究所报道的 锥形 柱(150×4→2.5mm,锥角0.6°)[A.Pecavar,I.Vovk,J.Marsel,M.Prosek.Analytical Sciences.1999,15:233-240],美国的Nugent Kerry D.发明的 锥形 柱(25mm×2→0.5mm,锥角3.4°)[World PatentWO00/74808,2000]。

为克服色谱柱的“管壁效应”,提高柱效,瑞士的Moerker Theophile发明了一种柱头小柱尾大的锥形柱,由于柱形符合了样品在柱内流动时逐渐向管壁扩散的趋势,样品谱带不会扩散到管壁,呈现出“无限直径效应”,大大提高了柱效;但是该色谱柱柱头小,大大限制了进样量。2005年,关亚风等发明了一种内径逐渐缩小的锥形柱,通过调整流速,获得得接近塞子状流型,提高了柱效;同时由于开口内径大,因而上样量增加。2009年,张维冰等发明了一种球形色谱柱,其上半球形柱体内径逐渐增大,能克服“柱壁效应”,提高柱效;下半球形柱体,能获得塞子状流型,并对样品具有富集效应。但是至今,没有关于抛物线形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柱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顾柱效和进样量,并对样品具有一定富集效应的抛物线形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柱。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通色谱分离纯化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通色谱分离纯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15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