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醇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71800.9 申请日: 2011-03-24
公开(公告)号: CN102690708A 公开(公告)日: 2012-09-26
发明(设计)人: 谢欣;武志强;贾秋莲;钟锦生;张辉;李新华;段庆华;李华;杨永璧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0M161/00 分类号: C10M161/00;C10N30/06;C10N30/10;C10N40/25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王景朝;庞立志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乙醇 发动机 润滑油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润滑油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乙醇发动机的润滑油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国际能源紧张的今天,乙醇汽油作为替代燃料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国各地已经广泛使用。由于乙醇汽油具有环保、节能良好特性,有利于缓解石油资源短缺、改善大气环境,因此,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国家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长期保持使用乙醇燃料汽车发动机良好的运行状态,研究开发新的专门针对乙醇燃料特性的发动机润滑油至关重要。

车用乙醇汽油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新型汽车燃料。乙醇汽油燃料更易对发动机造成腐蚀,其燃烧生成物乙酸、硫化物等酸性物质随燃料窜入润滑油中,会引起油品氧化变质,碱值的迅速降低,油泥加重,同时也可引起发动机活塞环和汽缸壁的磨损。因此用于使用乙醇燃料的发动机润滑油必须使用高效的抗氧剂来抑制油品的变质。与只使用汽油的发动机相比,使用含乙醇燃料(10%-100%乙醇)的发动机在发动机缸套、活塞环和进排气阀部分产生了显著的磨损,因此对乙醇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的抗氧化、防锈、抗磨性能要求较高。寻求更为有效的抗氧添加剂和研发应用于乙醇燃料发动机高性能的发动机润滑油,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目标。

CN100460490C介绍了一种由烷基化二苯胺和酚酯复配的抗氧剂组分,其能较大幅度的提高油品的抗氧化能力。

US20090111722A介绍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该组合物用于使用乙醇燃料时的发动机的磨损保护。该组合物包含的过碱值钙盐清净剂,能够降低使用乙醇燃料时造成的发动机磨损,延长润滑油的换油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乙醇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同时提供良好的高温清净、抗磨损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乙醇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A>复合抗氧剂,至少包括以下组分:烷基化二苯胺抗氧剂,硫代酚酯型抗氧剂,非必要的硫醚酚型抗氧剂;

B>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

C>磺酸钙和磺酸钠的混合物;

D>至少一种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E>一种或多种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F>一种或多种金属减活剂;

G>主要量的润滑油基础油;

在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中还可以存在其它添加剂,如防锈剂、降凝剂、粘度指数改进剂(VM)、抗泡剂等。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乙醇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包括下列组分:

A>复合抗氧剂,至少包括以下组分:(1)烷基化二苯胺抗氧剂;(2)硫代酚酯型抗氧剂;(3)非必要的硫醚酚型抗氧剂。

(1)烷基化二苯胺结构式为:

其中R1、R2各自为H或者C1-C12烷基,优选C4-C9烷基,所在的位置处于氨基的对位或者邻位,最好是叔丁基和/或异辛基。

烷基化二苯胺占复合抗氧剂中总质量的50%-95%,优选为60%-90%。烷基化二苯胺可选用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IRGANOX L-01、IRGANOX L-57,北京兴普公司生产的T534,路博润兰炼添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LZ5150A,美国Vanderbilt公司生产的VANLUBE NA、VANLUBE 961、二辛基二苯胺VANLUBE 81,德国莱茵化学公司生产的对,对’二异辛基二苯胺RC7001。

优选的烷基化二苯胺抗氧剂为叔丁基/异辛基二苯胺(例如北京兴普公司生产的T534)。

(2)硫代酚酯型抗氧剂的结构式为:

其中R3、R4各自为H或者C1-C12烷基,优选C1-C9烷基,最好为甲基和/或叔丁基。其中m、n为0-10之间的整数,优选为0、1或2。

硫代酚酯型抗氧剂占复合抗氧剂中总质量的5%-50%,优选为8%-30%。优选的硫代酚酯型抗氧剂为2,2′-硫代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乙酯](例如四川永业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抗氧剂1035,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的IRGANOX L115)。

(3)硫醚酚型抗氧剂的结构式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18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