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选育超高产广适小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1860.0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7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健民;刘建军;李豪圣;刘爱峰;程敦公;戴双;曹新有;赵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选育 高产 小麦 方法 | ||
1.一种选育小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具有抗病害性状的小麦为母本,以924402小麦为父本,进行杂交,筛选得到目的小麦;
所述目的小麦为下述a)-f)中的任一一种或几种:
a)产量、抗倒伏性和耐逆性高于鲁麦14号的小麦;
b)产量高于鲁麦14号或济麦19号或石4185或京冬8号的小麦;
c)抗倒伏性高于鲁麦14号的小麦;
d)耐逆性高于鲁麦14号或石4185或邯4589的小麦;
e)抗如下四种病害中至少一种的小麦:白粉病、小麦叶锈病、小麦条锈病和小麦秆锈病;
f)抗麦红吸浆虫(Sitadiplosis mosellana(Gehin))的小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抗病害性状的小麦为小麦924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育具有目的小麦的方法中,在进行所述杂交之后所述筛选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1)将进行所述杂交后得到的F1代小麦自交得到F2代小麦;将所述F2代小麦自交得到F3代小麦;
2)将步骤1)得到的F3代小麦的不同株系进行穿梭异地筛选,选取产量、抗倒伏性、耐逆性和/或抗病害性高于所述鲁麦14号的F3代小麦的株系,记作F3代小麦A。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育具有目的小麦的方法中,在所述步骤2)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3)将步骤2)得到的F3代小麦A自交得到F4代小麦的不同株系,穿梭异地筛选,选取产量、抗倒伏性、耐逆性和/或抗病害性高于所述F3代小麦A的株系,记作F4代小麦A。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育具有目的小麦的方法中,在所述步骤3)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4)将步骤3)得到的F4代小麦A自交得到F5代小麦的不同株系,穿梭异地筛选,选取产量、抗倒伏性、耐逆性和/或抗病害性高于所述F4代小麦A的株系,记作F5代小麦A。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梭异地筛选为在至少3个不同生态区进行种植筛选,所述3个不同生态区具体为病害区、频发干热风区和干旱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病害区为在小麦生育期内被引发下述四种病害中至少一种:白粉病、小麦叶锈病、小麦条锈病和小麦秆锈病和/或在小麦生育期内被麦红吸浆虫(Sitadiplosis mosellana(Gehin))引发的病害;
所述频发干热风区为小麦生育期内干热风日数在10天以上,出现频率在15%以上,具体为小麦生育期内干热风日数为10天,出现频率为15%;
所述干旱区的条件为在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不足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白粉病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f.sp.tritici)引发,所述小麦叶锈病由小麦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引发,所述小麦条锈病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引发,所述小麦秆锈病由禾柄锈菌(Puccicinia graminis)引发;
所述耐逆性为耐热、耐寒和/或耐旱。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逆性高于鲁麦14号或石4185或邯4589的小麦为如下1)-3)中任一一种:
1)所述耐旱性高于邯4589小麦;
2)所述耐寒性高于石4185小麦;
3)所述耐热性高于鲁麦14号小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倒伏性由第一节茎粗、茎秆纤维素含量和/或茎秆SiO2含量体现;
所述耐热性由气冠温差体现;
所述耐旱由籽粒产量体现;
所述抗寒由越冬死茎率体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186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