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令跟踪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1996.1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5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卓;王淑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彭愿洁;李文红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跟踪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令跟踪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更好地评估,以及诊断网络中的故障和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信令跟踪(Trace)技术,主要由网元管理系统(EMS,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将用于进行信令跟踪的参数配置发送给网元节点,然后接收这些网元节点返回的信令跟踪数据,通过对这些信令跟踪数据的分析,来实现对网络中的故障和问题的定位。进一步的,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扩大网络的自动化功能,基于传统的信令跟踪方法,又提出了使用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来自动上报网络优化所需的参数的一种信令跟踪方案,比如在长期演进(LTE,LongTerm Evolution)项目中,称为最小化路测(MDT,Minimization ofDrive Test)项目。在该方案中,在发生网络问题,比如发生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Access Channel)接入失败、进入覆盖漏洞或网络有容量问题等时,用户设备不管处于在线或离线状态都会自动记录相关网络参数,然后根据网络配置的上报周期将这些网络参数上报给网络设备,从而使得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用户设备上报的网络参数分析网络设备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网络优化。
当前关于信令跟踪的配置方案中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管理的信令跟踪配置方式,另一种是基于信令的信令跟踪配置方式。
在现有的网络架构中,存在接入网和核心网由不相同的操作维护管理(O 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设备管理的场景,参见图1a,在这种场景下,接入网的OAM设备不能发起针对特定用户的基于信令的信令跟踪配置方式,而只能发起基于管理方式的信令跟踪配置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令跟踪方法、装置和系统,使得接入网的OAM设备能够发起基于管理的信令跟踪配置方式,又能发起针对特定用户的基于信令的信令跟踪配置方式。
一种信令跟踪方法,包括:
接收OAM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中携带用户设备标识,所述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用于发起对所述用户设备标识所对应的用户设备的信令跟踪;
将所述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核心网节点;
接收服务核心网节点发送的第二信令跟踪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令跟踪配置信息是服务核心网节点根据第一核心网节点所提供的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得到的;
根据所述服务核心网节点发送的第二信令跟踪配置信息发起对所述用户设备的信令跟踪。
一种信令跟踪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中携带用户设备标识;
将所述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提供给服务核心网节点,以便服务核心网节点根据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提供第二信令跟踪配置信息给服务基站,以发起对所述用户设备标识所对应的用户设备的信令跟踪。
一种基站,包括:
收集单元,用于接收OAM设备发送的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中携带用户设备标识,所述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用于发起对所述用户设备标识所对应的用户设备的信令跟踪;
发送单元,用于将收集单元接收到的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核心网节点;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核心网节点发送的第二信令跟踪配置信息,所述第二信令跟踪配置信息是服务核心网节点根据第一核心网节点所提供的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得到的;
发起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二信令跟踪配置信息发起对所述用户设备的信令跟踪。
一种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中携带用户设备标识;
处理单元,用于将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提供给服务核心网节点,以便服务核心网节点根据第一信令跟踪配置信息提供第二信令跟踪配置信息给服务基站,以发起对所述用户设备标识所对应的用户设备的信令跟踪。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基站和任一种核心网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1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由牙科用金属粉末制造假牙部件的方法
- 下一篇:悬臂式探针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