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具铰链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2118.1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8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吴枝祥;周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枝祥;周津荣 |
主分类号: | E05D3/06 | 分类号: | E05D3/06;E05F1/12;E05F1/14;E05F3/20;E05F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26100 广东省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具 铰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具铰链,特别是一种用于门或家具上可移动部分的带弹簧的铰链。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关闭家具门时所产生的闭合力往往导致家具门撞击家具主体。为了减少与闭合力有关的冲击和噪音,已有一种在家具主体与门板之间安装的带阻尼装置的铰链,这类铰链能有效消除门板闭合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和噪音,并已被普遍应用。
但是,从应用角度分析,门扇开启的角度大约为0°~120°。现有的铰链,其技术指标一般为门板开启约0°~60°后自动切换为弹开状态,自弹角度约为60°~120°,关闭时从门扇的最大开启角度约为120°开始施加一个大于铰链自弹力的压力把门关闭到约60°~0°时自动切换为缓慢关闭状态,达到轻柔无声关闭的目的。参见图1,铰链在开启约45°后弹开至约120°,这一段行程为自弹往程。但上述现有技术过分强调门板关闭时的无声轻柔状态,并没有考虑门板开启时铰链自弹力结合门板重量及自弹角度(约为60°)所造成的一个较大的冲击力。据分析,由于门板开启至最大角度时没有与家具本体接触,即没有产生噪音和直接撞击,但这个冲击力会传递至铰链本体和铰链与家具的结合部位,严重影响铰链与家具的使用寿命,此即为现有技术的最大缺陷,实为业界急待克服的难题。
另外,现有的用于家具的带弹簧铰链,其弹力复位机构如图2~图6所示,其提供复位力的是一扭力弹簧a,该扭力弹簧a在铰链启闭过程中的扭力角度差约为32°,这种状态下,弹簧极易出现机械性疲劳,弹簧的复位力快速减退,甚至出现弹簧本体断裂,最终导致铰链的使用寿命打不到设计的开合次数。由以上附图中可知:现有技术的铰链弹簧复位力分配不合理,其闭合状态下的扭力角度最小,开启状态下的扭力角度最大,在这样的弹簧复位力分配状态下,开启家具门扇就需要一个大于复位力的外力,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缓慢关闭功能,开启约40°后能在约40°~120°之间自由停止,弹簧复位力分配合理,使用寿命长,开启力量少的带弹簧的家具铰链。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家具铰链,包括固定座、活动座和外摇臂,固定座与活动座之间设有用于控制铰链启闭的弹力复位机构,固定座上还设有与所述弹力复位机构相连的阻尼装置,所述的弹力复位机构至少包括一个弹力分配零件和一个可复位的弹性元件,所述的弹力分配零件分别铰接于固定座和活动座上,所述的弹性元件铰接于固定座与外摇臂的连接部位,所述的弹性元件上至少设有两个自其铰接部位向同一侧伸出的自由端,该二自由端分别顶紧于固定座和弹力分配零件上。
本发明可以作如下改进,所述的弹性元件上设有三个自其铰接部位向同一侧伸出的自由端,其中两个自由端顶紧于弹力分配零件上,另一个自由端顶紧于固定座的内壁。
本发明所述的弹性元件为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上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其同一侧伸出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该二自由端顶紧于弹力分配零件上;所述扭力弹簧的中部设有向外伸出的第三自由端,上述三自由端位于所述扭力弹簧的同一侧,第三自由端顶紧于固定座上。
本发明还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弹性元件为一弹性金属片,所述弹性金属片上设有一用于铰接的弧形弯折部,该弯折部的其中一侧设有平行伸出的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该二自由端顶紧于弹力分配零件上;所述弯折部的另一侧设有片状的顶紧于固定座上的第三自由端,并且,第三自由端与上述二自由端互成锐角。
本发明所述的弹性金属片的弧形弯折部分别与与其相连的相应自由端之间呈钝角。
本发明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弹力分配零件为金属板材制成的中部宽、两端窄式结构,所述的金属板材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内卷圆而成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该金属板材通过第一铰接部与活动座相铰接;所述的金属板材上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之间还设有向内弯折的用于与固定座相铰接的第三铰接部,第三铰接部包括对称分布于金属板材两侧并同轴设置的二铰接耳;金属板材上靠近二铰接耳处还分别设有用于避免弹性元件工作时与弹力分配零件产生干涉的二肩部,所述弹性元件上的相应二自由端分别顶紧于上述二肩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枝祥;周津荣,未经吴枝祥;周津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21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