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锭坯组合式水冷铸造装置的钢结构水梁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2156.7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1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守航;刘艳;黄衍林;张西鹏;曹建宁;李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08 | 分类号: | B22D7/08;B22D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组合式 水冷 铸造 装置 钢结构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冶金、机械制造锻造领域中的锭坯制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锭坯组合式水冷铸造装置的钢结构水梁框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连铸法具有效率高、质量好、金属收得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板坯制造,特别适于单品种的大批量生产;但是由于现阶段技术水平所限,连铸坯规格还只能限定在厚度在380mm以下产品,对于大型船舶、核电设备、化工反应容器以及海洋结构用板,因其批量小、规格大、材质要求特殊等原因,目前还只能依靠铸锭方法制造。
传统铸锭方法,有方形锭、多棱圆形锭和扁钢铸锭等,定型为带锥度的定型,冷却方法多为自然冷却。其缺点是冒口切头量大,成材率低。目前现有技术只能生产50吨以下,厚度小于1000mm,宽度小于2500mm的锭坯。
公知的技术当中还有一种方法,是将传统金属型钢锭模制作成水冷金属模,可将整个金属模视为拉速为零的结晶器,因此无需庞大的连铸设备、无需外围钢结构框架,且不用担心其效率问题,同时还起到了对铸锭的急冷组织细化等作用;但该方法由于采用整体模铸造,其美中不足的是水冷钢锭模制造难度大、热开箱也相对困难。
公知的技术当中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组合式结晶器原理,将四片结晶器制成的水冷板组合起来构成钢锭铸模,其优点是组型与开箱便捷,铸型维护与更换方便,此外,宽度或厚度可调,可实现一套模具多规格生产;其缺点是四片水冷板是由液压构件进行支撑和控制,其钢结构复杂,液压系统及较多液压管路造成系统庞大、复杂,操作和控制不便;再者,四片水冷板外侧设置有错综复杂的冷却水管路,使铸造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复杂,加大了铸造锭坯的操作难度。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的相关设计和制造经验,提出一种用于锭坯组合式水冷铸造装置的钢结构水梁框架,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锭坯组合式水冷铸造装置的钢结构水梁框架,该钢结构水梁框架环设于组合式结晶器外侧以支撑组合式结晶器并可向各个水冷板组件供水;该钢结构水梁框架采用空心环梁和空心立梁的结构,并与各个水冷板组件中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合理连接,以大大降低管路数量和结构复杂程度,使操作变得更加便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锭坯组合式水冷铸造装置的钢结构水梁框架,采用电液推杆压紧系统控制各水冷板组件,以使热开箱更加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锭坯组合式水冷铸造装置的钢结构水梁框架,所述钢结构水梁框架环设于所述锭坯组合式水冷铸造装置的组合式结晶器的外侧,该钢结构水梁框架包括相对构成组合式结晶器的各个水冷板组件外侧间隔设置的立梁,所述立梁的上端固定支撑有围绕所述组合式结晶器的第一矩环形空心水梁,所述立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围绕所述组合式结晶器的第二矩环形空心水梁;所述第一矩环形空心水梁上设有主进水管,所述第二矩环形空心水梁上设有主回水管;所述第一矩环形空心水梁通过管路与各个水冷板组件的进水口导通,所述第二矩环形空心水梁通过管路与各个水冷板组件的出水口导通。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结构水梁框架与对应的水冷板组件之间分别连接设有多个电液推杆。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每个水冷板组件外侧对应间隔设置两个立梁,所述立梁为空心管柱,其中一个立梁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矩环形空心水梁导通构成供水管柱,另一个立梁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矩环形空心水梁导通构成回水管柱;所述供水管柱上设有与相对水冷板组件的进水口导通的第一管体;所述回水管柱上设有与相对水冷板组件的出水口导通的第二管体。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液推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立梁上,另一端铰接于对应的水冷板组件的外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体上设有电动蝶阀。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水管柱的上部设有蒸气放散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21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