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2236.2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8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上原达明;池田义和;福田久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3/02 | 分类号: | B60J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卷起 遮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安装于车辆的车顶的内开口部的卷起式遮阳装置(roll-up shadedevice)。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设置于机动车的车顶的内开口部的卷起式遮阳装置。该卷起式遮阳装置具有:片状的遮阳板;筒状的卷收器(retractor),该卷收器用于卷绕遮阳板;弹簧,该弹簧被收纳在卷收器的内部;连接轴,该连接轴贯插在弹簧的内部;以及托架结构体,该托架结构体用于保持连接轴。弹簧的一端与连接轴卡合,另一端与形成于卷收器的勾挂孔卡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4073号公报(图3等)
在组装以往的卷起式遮阳装置的情况下,在使弹簧的一端卡合于连接轴之后,将连接轴和弹簧贯插于卷收器的内部,但是,难以进行将弹簧的端部从卷收器的内侧勾挂于卷收器的勾挂孔的作业。即,以往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存在组装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性优异的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具有:遮阳板,该遮阳板用于对车顶的内开口部进行开闭;卷收器,该卷收器用于将所述遮阳板的基端侧卷绕成卷状;牵线筒,牵线围绕该牵线筒进行缠绕,该牵线筒与所述卷收器同轴地设置,并且该牵线筒与所述遮阳板的开闭联动地卷绕或者放出牵线;以及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卷收器和所述牵线筒,该弹性部件对所述卷收器施力以使所述卷收器朝遮阳板卷绕方向旋转,对所述牵线筒施力以使所述牵线筒朝牵线卷绕方向旋转,从而经由该弹性部件传递所述卷收器和所述牵线筒彼此的旋转力,其中,所述卷收器具备筒状卷收器和有底筒状的帽状卷收器,所述遮阳板安装于所述筒状卷收器,所述帽状卷收器内嵌于所述筒状卷收器,所述弹性部件被收纳在所述帽状卷收器的内部,并且,该弹性部件的一端侧与所述牵线筒卡合,该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侧与所述帽状卷收器的底部侧卡合,所述帽状卷收器以能够与所述筒状卷收器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卡定于所述筒状卷收器的开口侧。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经由帽状卷收器进行弹性部件的卡合作业。即,仅通过将弹性部件收纳于帽状卷收器、并将帽状卷收器以能够与筒状卷收器一体地旋转的方式卡定于筒状卷收器的开口侧,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弹性部件相对于卷收器的卡合作业。由此,能够提高卷起式遮阳装置的组装性。
并且,优选所述牵线筒由所述弹性部件的压缩力按压保持于所述保持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弹性部件的伸缩作用容易地进行牵线筒的组装作业。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卷起式遮阳装置的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卷起式遮阳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卷起式遮阳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卷收器周围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卷收器、弹性部件、以及第二牵线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卷起式遮阳装置的侧视图,其中,图5(a)、图5(b)、图5(c)分别示出遮阳板的全闭状态、半开状态、以及全开状态。
1:卷起式遮阳装置;2:内开口部;3:遮阳板;4:卷收器;5:第一牵线筒;6:第二牵线筒;7:牵线;8:弹性部件(受扭螺旋弹簧);12:转换机构;13:齿条;14:小齿轮;41:筒状卷收器;42:帽状卷收器;43:切口;47:卡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卷起式遮阳装置1是用于在形成于车辆的车顶、具体而言为车厢顶盖的内开口部2中进行采光和遮光的装置,该卷起式遮阳装置1具有用于对内开口部2进行开闭的遮阳板3和用于将遮阳板3的基端(后端)侧卷绕成卷状的卷收器4。在卷起式遮阳装置1的上方通常安装有天窗(sun roof)装置的玻璃面板等,但在图中省略。
遮阳板3自身的结构并无特殊限定,但是,作为遮阳板3的基本的层结构,一股都形成为用表皮材料层夹着基础材料层的结构,当然,即便是在这种多层结构的情况下也形成为具有能够利用卷收器4卷绕的程度的柔性的薄布。作为表皮材料能够举出合成纤维、天然纤维、皮革等,作为基础材料能够举出纤维材料、合成树脂材料、或者纤维材料与合成树脂材料的混合物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22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