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戊酸钠在制备治疗或改善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药物中的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73936.3 申请日: 2011-03-25
公开(公告)号: CN102218051A 公开(公告)日: 2011-10-19
发明(设计)人: 孙兴怀;张圣海;吴继红;武娜;杨伯齐;王楷迪 申请(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1/19 分类号: A61K31/19;A61P27/06;A61P39/02;A61P27/02
代理公司: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代理人: 吴桂琴
地址: 200031***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戊酸 制备 治疗 改善 青光眼 视神经 病变 药物 中的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制药领域,涉及丙戊酸钠在制药中的新的用途,具体涉及丙戊酸钠在制备治疗或改善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一类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凋亡及其轴突渐行性退变为特征的视神经病变,是仅次于白内障的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2000 年全球约有6680 万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及约600万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约670万患者因青光眼致盲;预计到2020年,美国将有超过三百万人患青光眼,至少8万人会最终因此失明。在中国,940万青光眼患者中盲目患者达520万,致盲率几乎逼近白内障。因此,青光眼防治一直是中国和世界眼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研究表明,青光眼视网膜、视神经损伤的病理基础是RGCs死亡;单纯降低眼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的发展却不能遏制继发性RGCs死亡及其轴突的溃变。已有研究证实青光眼RGCs死亡及其轴突变性的发病机制复杂,是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眼内微环境等多种致病环节综合作用的最终结局,主要包括:高眼压造成的机械损伤、谷氨酸超负荷引起的谷氨酸兴奋性毒性、肿瘤坏死因子释放、氧化应激、代谢异常、神经营养因子剥夺、胶质细胞激活等。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手段,包括降眼压或神经保护剂,往往只能针对上述众多致病因素中的一种来试图延缓RGCs的死亡,极少有能够同时以两个或多个导致RGCs死亡的环节作为治疗靶点的药物或方法,因此临床疗效有限。临床实践需要寻找针对青光眼的复杂发病机制,可同时对多个靶点起作用的药物,使显著提升青光眼视网膜、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 VPA)是临床抗惊厥和抗癫痫的一线药物,已广泛应用近40年,主要用于癫痫、双向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可迅速透过血脑屏障,疗效确定,安全性好。目前尚未见有关丙戊酸钠能通过多个治疗靶点干预导致青光眼RGCs死亡的多种发病机制、提高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的效果,尤其是改善或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丙戊酸钠(VPA)在制药中的新的用途,具体涉及丙戊酸钠在制备治疗或改善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药物中的用途;

更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丙戊酸钠在制备治疗或改善青光眼视网膜、视神经损伤的药物中的用途,特别是丙戊酸钠在制备保护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的青光眼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低压性青光眼)。

本发明所述的丙戊酸钠(可市购)属于Ⅰ类HDAC抑制剂,是一种分子量很小的短链脂肪酸,其化学名称为2-丙基戊酸钠,分子式为: C8H15NaO2,分子量为: 166.20,具有式(Ⅰ)的分子结构:

(Ⅰ)             。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39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