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服装用超细纤维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4109.6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0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郭业丽;鱼春荣;熊文洲;介继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D01D5/30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装 用超细 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材料,尤其涉及一种服装用超细纤维,具体适用于涤纶面料的制造。
背景技术
1990年,西德科学家发明了震惊全球的合成超细纤维丝技术,简称超细纤维。超细纤维,又被称为微纤维、细旦纤维或极细纤维,英文名称microfiber,成份主要有绦纶polyester、锦纶polyemide两种。
超细纤维是一种不含蛋白质的纤维,不仅不会发生蛋白质水解,而且不会滋生细菌,不会发霉腐烂,同时具有极强的抗老化性,其制品的使用寿命是纯棉纤维制品的5倍。由于超细纤维的直径是人头发丝的1%、吸水量是其它制品的7倍,因而由其制作的毛巾制品不仅手感柔软、舒适、久洗不硬而且可以深入毛孔清洁皮肤内的污垢、油脂及残余化妆品等,对于物品的清洁具有超强的清洁能力,不起球,不掉毛,还有一定的抛光作用。由于超细纤维具有优于纯棉、丝绸等的使用性能,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家庭生活、实验室、医院、军队等各种领域。
中国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0410029422.8,授权公告日为2006年4月12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中性色相的灰色原料着色超细纤维及由此超细纤维所构成的织物,此灰色超细纤维,其单根纤维细度范围为0.03至0.5丹尼,而由此灰色超细纤维所构成的织物,在染整阶段,可再以追染方式深染成所需要的各种不同颜色,深染后的织物,除具有柔软、细致的触感外,且干摩擦色牢度可达4级以上,湿摩擦色牢度可达3级以上,耐日光色牢度可达3级以上,耐水洗色牢度之变色度可达4级以上,耐水洗色牢度对PET耐污染度可达4级以上,耐水洗色牢度对尼龙(Nylon)耐污染度可达3级以上。虽然该发明具有较强的耐水、耐光不掉色性,但其仅着重于耐水、耐光不掉色这个功能,而对于较强的柔韧与光泽性、高吸水与清洁性、高保暖与抗腐蚀性等功能,不仅没有具备,从而降低其应用范围,而且没有仔细区分各功能对超细纤维规格的不同需求,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应用范围较窄、生产效率较低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生产效率较高的超细纤维。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服装用超细纤维,所述超细纤维的单丝线密度为0.01–1.4dtex,单纤维直径为0.03–11.0微米。
所述超细纤维的单丝线密度为0.55–1.4dtex,单纤维直径为7.2–11.0微米,且该超细纤维的制造方法为高速纺。
所述超细纤维的单丝线密度为0.33–0.55dtex,单纤维直径为5.5–7.2微米,且该超细纤维的制造方法为复合分离法。
所述超细纤维的单丝线密度为0.11–0.33dtex,单纤维直径为3.2–5.5微米,且该超细纤维的制造方法为复合分离法或复合溶解法。
所述超细纤维的单丝线密度为0.01–0.11dtex,单纤维直径为0.03–3.2微米,且该超细纤维的制造方法为海岛纺丝溶解法或共混纺丝溶解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未经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41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