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槽道板式脉动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4375.9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1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夏侯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F21/08;H01L23/427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板式 脉动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槽道板式脉动热管。属于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微电子领域芯片、机电领域晶闸管、可控硅整流器、半导体发光二极体(LED)、大规模集成电路(LSLchip)等电子元器件,在生产、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这些芯片及元器件工作时产生大量热,必需及时散热才能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研究表明,电子元器件工作温度一般为-5~+70℃,超过这个范围,单个半导体元件温度每升高10℃,系统可靠性下降50%,超过55%的电子设备失效是由于温度过高引起的。可见,芯片及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非常重要。
目前对于此类芯片及元器件的散热,一般采用如下两种形式的散热器,即铝挤压散热器与传统热管散热器。
铝挤压散热器散热原理是,利用铝挤压散热器金属底座与发热元件接触,通过导热方式把元器件热量传至散热器表面,再利用风扇对散热器进行强制对流换热,使热量传至周围大气,实现元器件的散热。此种方式的传热本质是导热加对流换热,属于较低效率的传热方式。
传统热管散热器工作原理是,工质在热端吸热相变为蒸汽,蒸汽流向冷端放热冷凝成液体,然后借助重力或吸液芯毛细作用力回到热端吸热,进而循环往复传递热量。由于利用了相变传热,其散热能力较铝挤压散热器有较大提高,属于电子元器件散热的更高一级的形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实践表明铝挤压散热器其散热能力已发挥到极限,未来将难以满足元器件散热的需要。传统热管散热器虽然其散热效果较铝挤压散热器更强,其散热能力同样面临严峻考验。例如笔记本电脑大量使用了传统热管散热器,但由于电脑的极速发展,笔记本电脑就常因发热而影响其稳定工作,发热过甚致使电脑死机、故障、甚至损坏的事情时有发生。
特别是电子微电子领域,集成电路正向着高密度大功率方向飞速发展,芯片单位面积的热流密度迅速递增,目前已达到MW/m2或以上的数量级,发热已严重制约了芯片主频的进一步提高,成为电子微电子技术领域发展的一大瓶颈,寻求一种新技术来解决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脉动热管(pulsating heat pipe,PHP)是Akachi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新型、高效、可用于微小空间、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的传热元件,它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传热性能较好的优点,非常适合芯片及电子元器件散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脉动热管的工作机理与传统热管具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于传统热管工质热端吸热蒸发→蒸汽流向冷端放热冷凝→液体又冷端回流到热端的循环传热形式,脉动热管传热循环过程为工质热端吸热蒸发→工质在流向冷端时发生汽液塞随机产生消失的流动与放热现象(脉动冲击震荡行为)→工质利用自身毛细作用回流热端重新循环。由于脉动热管出现了汽液塞随机产生消失的流动放热过程,致使传热过程热边界层破坏,热阻大为减小,极大强化了热管热量传输能力。另外脉动热管具有自身毛细回流作用,故它在倾角为零的水平状态下仍有很好的传热能力,不像传统热管需借助吸液芯才能完成传热,从而简化了制造工艺、增强了使用灵活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中国专利200810119311提出的电子器件冷却平板热管,其工作原理为非脉动传热。热管框架与支撑件采用整体钎焊,通道之间没有微缝,产生不了通道间的横向冲刷以强化传热,并且因为整体钎焊增加整个金属厚度增加热阻。中国专利200520011723提出的板状热管,其工作原理为非脉动传热。另外热管通道为方形,无尖锐锐角,通道毛细作用较弱。中国专利201010170205提出一种烧结式平板热管,其通道通过填充金属粉末烧结形成。此种方法会增加整个壳体的厚度,增加热阻,且粉末难于填充密实均匀,也产生不了通道缝隙,通道横向冲刷不存在,不能产生横向冲刷的强化传热作用。中国专利200920246791提出的平板热管,其通道为园型、无微缝。圆形则自身毛细作用弱,如欲增加毛细作用需在圆形通道内加工微槽,工艺复杂。无微缝则通道间无横向冲刷,不能产生横向冲刷的强化传热作用。
从上述公开报道的技术文件来看,受热管工作机理的限制,或受热管结构限制,热管的传热性能尚未达到更佳,热交换效率将难以满足日益苛刻的实际工况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43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时街景导航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冰箱及冰箱变温室的温度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