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4621.0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曾步兵;袁乾家;胡旦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J73/00 | 分类号: | C07J73/00;A61P31/04;A61P3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陈淑章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酯 化合物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穿心莲内酯(其结构如式I所示)系从中草药穿心莲中提取的纯中药的有效单体,具有易吸收、用量小、疗效显著、安全性好等特点。
莲必治为穿心莲内酯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物,即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其结构如式II所示)。其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恶性肿瘤、急性细菌性痢疾和小儿胃窦炎。但有文献报导中药莲必治注射液致急性肾衰竭的病例(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年9月第6卷第9期529-531),且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发布的第8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提醒公众谨慎使用莲必治注射液、羟乙基淀粉40、20氯化钠注射液和克银丸,这三种药品可能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
因此,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化合物就成为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设计、并合成了一类新型的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体外抗菌和抗病毒实验及动物体内毒性实验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而且其毒副作用较小、无莲必治注射液所出现的肾功能损伤情况的发生。
本发明所述的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其具有式III所示结构:
式III中,R1和R2分别独立选自:氢(H),C1~C6直连或支链饱和烷基,由苯基或C1~C6直连或支链烷氧基取代的C1~C6直连或支链饱和烷基,六元杂环基,式IV所示基团,式V所示基团或式VI所示基团中一种;
其中,所述的六元杂环基的杂原子为O、S或N,杂原子数为1;R3和R4分别独立选自:C1~C6直连或支链饱和烷基,六元芳环基或由C1~C6直连或支链饱和烷基取代的六元芳环基中一种;R5、R6和R7分别独立选自:C1~C6直连或支链饱和烷基或六元芳环基中一种。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所述的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是:由穿心莲内酯(式I所示化合物)与亚硫酸氢钠进行加成关环反应,得到目标物之一(式III所示化合物,且R1和R2均为H),所得化合物再与酸酐或卤化物等反应,可得式III所包含的其它化合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可用于制备抗菌和抗病毒的药物,且其毒副作用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R1和R2分别独立选自:H,C1~C3直连或支链饱和烷基,由苯基或C1~C3直连或支链烷氧基取代的C1~C3直连或支链饱和烷基,四氢吡喃基,式IV所示基团,式V所示基团或式VI所示基团中一种;
其中,R3和R4分别独立选自:C1~C5直连或支链饱和烷基,苯基或由C1~C5直连或支链饱和烷基取代的苯基中一种;R5、R6和R7分别独立选自:C1~C4直连或支链饱和烷基或苯基中一种。
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R1和R2分别独立选自:H,甲基,苄基,甲氧甲基(CH3OCH2-),四氢吡喃基,乙酰基,新戊酰基,苯甲酰基,甲磺酰基,对甲苯磺酰基,三甲基硅基,三乙基硅基,叔丁基二甲基硅基或叔丁基二苯基硅基中一种;
最佳的技术方案是:R1和R2分别独立选自:H,甲基,乙酰基,苄基,甲磺酰基或叔丁基二甲基硅基中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东理工大学;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4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