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时拉制七根硅芯的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4832.4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7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金诺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3/20 | 分类号: | C30B13/20;C30B15/14;C30B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9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拉制 七根硅芯 高频 感应 加热 线圈 结构 | ||
1.一种同时拉制七根硅芯的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高频感应加热板(6)、拉制孔(2)、冷却介质通道(8)、电流交叉片(7)和连接座(9):
其中高频感应加热板(6)呈圆形,在圆形高频感应加热板(6)的中部设有放射状槽(11),放射状槽(11)为七条由中心位置向外辐射的槽,所述放射状槽(11)的其中六条与高频感应加热板(6)的外缘留有间距,放射状槽(11)的下端部为贯通至高频感应加热板(6)的外缘形成开口槽(12),七个拉制孔(2)分别设置在放射状槽(11)的每两个外延伸槽之间;
所述冷却介质通道(8)呈放射状结构,也就是由冷却介质通道(8)折弯成两冷却介质通道(8)并行的七个端头的结构,在其中的六个冷却介质通道(8)端头分别由管道折弯(3)联通,在下部的冷却介质通道(8)端部为两个独立的管口,放射状结构冷却介质通道(8)中部间隙形成中间开口(5);
电流交叉片(7)为长方形,在长方形电流交叉片(7)的中部设有贯通的电流交叉斜开口(13);
所述连接座(9)上设有冷却介质通道(8)插入口,在冷却介质通道(8)插入口的外侧设有连接孔(10);
冷却介质通道(8)的外缘与高频感应加热板(6)的放射状槽(11)内面吻配且连接为一体,冷却介质通道(8)下端部的两独立管口分别连接连接座(9)上的冷却介质通道(8)插入口,在下部的两并列冷却介质通道(8)之间设有电流交叉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拉制七根硅芯的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结构,其特征是:在高频感应加热板(6)的任意外缘面上设有地线连接片(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拉制七根硅芯的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结构,其特征是:在拉制孔(2)的上部或下部孔口处设有环状斜面(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同时拉制七根硅芯的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拉制孔(2)设置为圆形或多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拉制七根硅芯的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高频感应加热板(6)与电流交叉片(7)设置为一体,在高频感应加热板(6)与电流交叉片(7)之间通过开槽形成冷却介质通道(8)的连接槽;或高频感应加热板(6)与电流交叉片(7)分别为独立个体并与冷却介质通道(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拉制七根硅芯的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高频感应加热板(6)和电流交叉片(7)与冷却介质通道(8)的下部侧壁连接;或上部侧壁连接;或中部侧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拉制七根硅芯的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高频感应加热板(6)、电流交叉片(7)、连接座(9)和冷却介质通道(8)通过焊接形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拉制七根硅芯的高频感应加热线圈结构,其特征是:在连接座(9)上设置的连接孔(10)为至少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金诺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洛阳金诺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483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离式马桶
- 下一篇:一种红桂纯非药养生保健饮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