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诱杀蟑螂(蜚蠊)的饵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4845.1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7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马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川创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7/28 | 分类号: | A01N57/28;A01N57/16;A01N43/54;A01N41/06;A01N25/04;A01P19/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银川长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4102 | 代理人: | 马长增;谢尔蓉 |
地址: | 750001 宁夏回族自***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杀 蟑螂 蜚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灭卫生害虫的药品,特别是涉及一种诱杀蟑螂(蜚蠊)的饵剂,属于卫生防疫技术领域,适用以膏剂或糊剂布放在蟑螂活动的区域,以引诱蟑螂取食,致其死亡,达到控制蟑螂的目的。
背景技术:
蟑螂,学名蜚蠊,携带多种病原体,既爱在垃圾堆、厕所、盥洗室等阴暗潮湿场所活动,又喜食各类香、甜、油食品,因而其引起肠道病和传播寄生虫卵的危害不容忽视;此外工厂、商场、家庭中各类物品都可因蟑螂咬食而污损造成经济损失;偶尔蟑螂也会侵入通讯设备、电脑等引起故障,造成事故。
目前市场上的各种灭蟑螂药,引诱性不够理想,灭蟑周期较长,大多需要一周左右时间才能使蟑螂陆续死亡,且需多次施药,易引起蟑螂的抗药性及对环境产生重复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诱杀蟑螂(蜚蠊)的饵剂,加强灭蟑饵剂的引诱性和杀伤力,达到快速、安全、高效的灭蟑效果。
本发明一种诱杀灭蟑螂(蜚蠊)的饵剂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诱杀蟑螂(蜚蠊)的饵剂,由胃毒剂、凝固剂、软化剂、引诱剂、稳定剂、增稠剂、调和剂组成,所述的胃毒剂为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伏蚁腙、氟虫胺等任意一种对蟑螂有胃毒作用的卫生杀虫剂原药,凝固剂为琼脂,软化剂为甘油,引诱剂红糖、白糖,稳定剂为卡拉胶,增稠剂为卡波姆,调和剂为水。以上各组分按下列重量百分比混合均匀后搅拌成膏状或糊状,检验,包装即可。
其中各组分的含量(重量百分比)为:
蟑螂胃毒剂为0.1-5.0%
琼脂0.5-2.0%
甘油5-30%
红糖0.5-2.0%
白糖1-10%
卡拉胶0.1-2.0%
卡波姆0.1-2.0%
其余为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引诱性和杀伤力强,在各类场所均能引诱蟑螂群体性取食。现场试验时,一般5分钟就会引诱蟑螂出来取食,10分钟死亡。2个小时即可完成蟑螂群体性取食、死亡的过程。俗称连窝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配制:将乙酰甲胺磷5%,琼脂2%,甘油30%,红糖2%、白糖10%,卡拉胶2%,卡波姆2%,水47%混合均匀后搅拌成膏状,检验,包装。
使用:布放在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
诱杀效果:我们在银川客运段所属各车次旅客列车上共进行了263辆次实验,最短3分钟后即有蟑螂出来取食,5分钟后开始死亡。平均取食时间为9.5分钟,平均死亡时间为15分钟。
实施例二
配制:将乙酰甲胺磷1%,琼脂0.5%,甘油5%,红糖0.5%、白糖1%,卡拉胶0.1%,卡波姆0.1%,水91.8%混合均匀后搅拌成膏状,检验,包装,出售。
使用:布放在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
诱杀效果:我们在兰州客运段所属各车次旅客列车上共进行了372辆次实验,最短3.5分钟后即有蟑螂出来取食,6分钟后开始死亡。平均取食时间为9.1分钟,平均死亡时间为13分钟。
实施例三
配制:将乙酰甲胺磷3%,琼脂1%,甘油15%,红糖1%、白糖5%,卡拉胶1%,卡波姆1%,水73%混合均匀后搅拌成膏状,检验,包装,出售。
使用:布放在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
诱杀效果:我们在包头客运段所属各车次旅客列车上共进行了186辆次实验,最短3分钟后即有蟑螂出来取食,5.5分钟后开始死亡。平均取食时间为10分钟,平均死亡时间为16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川创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银川创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4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折叠架
- 下一篇:一种拉伸餐桌的调控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