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杀甘薯茎线虫的苏云金芽胞杆菌YBT-008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5055.5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顺;喻子牛;何进;孙明;刘金辉;班虎栋;侯艳飞;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2;A01P5/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薯 线虫 苏云金芽胞 杆菌 ybt 008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杀虫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对农业生产害虫甘薯茎线虫具有高毒力的苏云金芽胞杆菌YBT-008的筛选及其应用。
技术背景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种植广泛,在世界粮食生产中,总产量居第七位,在我国粮食生产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居第四位(朱金亭,高建伟.国内外甘薯生产形势概述[J].农牧产品开发,1995,7:20-21)。目前我国甘薯常年种植面积在600万公顷左右,占世界总面积的65%左右,每年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85%左右(FAO bulletin of statistics.2002,3(1):46-47)。
我国甘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单产却居世界第十二位(朱金亭等,1995),其原因除栽培和管理技术落后以外,甘薯生产中的隐蔽敌人---甘薯茎线虫病是导致甘薯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甘薯茎线虫病又称糠心病、空心病、空梆、糠裂皮等,是一种毁灭性灾害,其病原线虫为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甘薯茎线虫病在我国的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辽宁、甘肃等省市均有发生,其中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发生最为严重。该病不仅在田间危害薯块和茎蔓,还引起贮藏期烂窖,育苗期烂炕,减产可达10%-50%,严重时绝收;除侵染甘薯外,还危害豌豆、菜豆、荞麦、蓖麻,中药材当归、薄荷、人参、胡萝卜和花生等(杨宝君,李静华.当归麻口病病因初步探讨.植物病理学报,1990,20(1):20;陈品三,郑经武.当归麻口病中致病茎线虫的鉴定研究.植物保护,1988,14(6):12-14)。该病害已被列为国内检疫对象。
目前针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以及生物防治等。用于线虫防治的化学杀虫剂主要有用于土壤熏蒸处理的熏蒸剂和非熏蒸剂两类。熏蒸剂主要有卤代烃和施入土壤后能释放出异硫氰酸甲酯的化合物两类,施入土壤后能对土传线虫、土壤害虫等土内幼小昆虫具有杀伤作用。熏蒸剂为杀死性药物,杀虫效果彻底,防病增产效果明显,还不易诱发线虫产生抗性,但是累及捕食植物病原线虫的肉食线虫以及其他土栖动物,不利于土壤活化、天敌繁衍和环境保护。非熏蒸剂主要有除线磷(Dichlofenthion)、杀线威、克线磷、甲基异硫磷、氯唑磷等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ates),一般均为内吸性。非熏蒸剂由于对植物也有危害,故只能在播种前空白地使用,使用时期有限,只能作为预防使用(陈品三.杀线虫剂主要类型、特性及其作用机制.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22:33-35)。
物理防治是指通过轮种、休闲、旱季翻耕和利用抗病、耐病品种等措施来避免线虫为害,但由于病害易传播造成再次感染和耕地面积限制等原因,轮作换茬的抗病方法受到很大制约;而选育抗病和耐病品种也因为甘薯遗传上的高度杂合性和种间、种内广泛存在的杂交不亲和性,限制了甘薯育种中亲本的自由选择,因此单纯使用抗性育种方法仍有局限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50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因芯片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A-100钢模锻工艺用表面防护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