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5096.4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5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内田裕之;松林干政;半田秋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B3/00 | 分类号: | B60B3/00;B60B21/00;B21D22/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郭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轮,特别是涉及具有轮圈部和轮盘部的二件式的车轮。
背景技术
构成车轮的轮圈部和轮盘部从其使用特性考虑,需要强刚性,为了确保刚性,必须分别具有厚重的厚度,重量增加。虽然也可以考虑将材料改变为比重较轻的铝合金、镁合金等的方法,但成本提高。针对这一情况,以往使用钢材,为了抑制轮圈部的壁厚,提出了所谓的旋压加工方法。在该旋压加工方法中,一边使圆筒状的工件旋转,一边从外周面朝内侧将辊顶在该工件上,从而对该工件进行缩管加工,形成轮圈部(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以往已知这样的构成,即,尽管对轮圈部的壁厚进行抑制,但为了确保刚性,在轮圈部的边缘部设置卷边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即使按以往的旋压加工方法制造轮圈部,在刚性的确保重要的场合也不能使板厚太薄。另外,即使采用以往的设置卷边结构的构成,特别是对于钢铁制的可塑性低的材料,如使壁厚变薄,则容易发生折皱,所以,薄壁化存在制约,不能实现足够的轻质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以往的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外观质量好、重量轻而且确保了强度的车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轮(10)具有嵌装轮胎(TR)的大致圆筒状的轮圈部(11)和接合在上述轮圈部的内侧的大致圆盘状的轮盘部(12);其特征在于:上述轮圈部具有轮圈主体部(15)和轮圈凸缘部(16),上述轮圈主体部将接合上述轮盘部的部分的厚度形成得比接合上述轮盘部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大,上述轮圈凸缘部通过将上述轮圈主体部的厚度小的两侧端部弯曲成空心状而形成。
按照上述构成,能够将特别需要刚性的轮盘部接合的部分的厚度形成得比此外的部分的厚度大,并且轮圈凸缘部通过将轮圈主体部的厚度小的两侧端部弯曲成空心状而形成,所以,能够确保刚性,并且能够减轻车轮整体的重量。
例如,在车轮的轮圈部形成第一锥部~第四锥部和轮盘部接合(焊接)的直线部(凹下部),为了确保刚性,使直线部的壁厚最厚,使直径比直线部大的第一锥部及第四锥部最薄,并且,连接直线部与第一锥部的第二锥部及连接直线部与第四锥部的第三锥部按朝第一锥部或第四锥部逐渐减小壁厚的方式形成,按从直线部到第一锥部或第四锥部的壁厚变化变得平滑的方式进行薄壁化,为了确保形成了薄壁的轮圈凸缘部的刚性,形成空心状的弯曲部(卷边部)。
这样,能够获得这样的车轮,该车轮增大轮圈部的接合轮盘部的部分(直线部)的壁厚,确保刚性,并且使轮圈凸缘部比轮盘部薄,实现轻质化,而且在边缘部以空心状的弯曲部的形式设置卷边部,由该结构确保刚性,实现了轻质化。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也可使上述轮圈凸缘部按内卷的方式形成,内卷终端(16B)抵接在上述轮圈主体部的外周面上。
按照上述构成,在轮圈部通过轮胎从路面受力的场合,内卷终端抵接在轮圈主体部的外周面上而受力,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刚性。
另外,也可使得上述轮圈主体部具有与上述轮圈凸缘部相连的中间部(42、42X、44、44X),该中间部朝上述轮圈凸缘部逐渐减小厚度。
按照上述构成,相对于由通过轮胎施加在轮圈主体部的来自路面的反力导致的轮圈主体部的挠曲,由于壁厚逐渐变化,所以,能够抑制应力集中。
另外,也可在上述轮圈凸缘部的终端部形成有朝该车轮的轴向内侧的翘曲部(16C)。
按照上述构成,在轮圈凸缘部通过轮胎从路面受到了力的场合,不会被卷入到轮圈凸缘部的末端部弯曲的部分,能够提高刚性。
另外,上述轮圈主体部也可由旋压加工方法成形,该旋压加工方法为,将旋压工具抵在旋转的圆筒状构件进行缩管,从而成形为规定的形状,上述轮圈主体部使材料从成为与上述轮圈凸缘相连的部分的上述圆筒状构件的部分往接合上述轮盘部的部分聚集而形成得较厚。
按照上述构成,如以往的旋压加工的场合那样,当由旋压加工成形轮圈主体部时,根据轮圈主体部的成形体的形状决定壁厚,但能够根据本手法控制所期望的位置即需要刚性的轮盘部接合的部分的壁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50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溜槽节
- 下一篇:消除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纸盒共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