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5508.4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8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关根重信;关根由莉奈;桑名良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普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0224 | 分类号: | 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欣;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特别是从地球环境问题的观点出发,太阳能电池作为下个世纪的能源的期待急剧升高。作为太阳能电池,已知有硅系、化合物系、有机系、进而是色素增敏太阳能电池等多种多样的电池。
其中,目前最广为人知的硅系太阳能电池例如如日本特开2009-12376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270743号中公开的那样,通过在作为半导体基板的p型硅基板的受光面上形成n+层,从而由p型硅基板与n+层形成pn结。
在p型硅基板的成为受光面的第1主面上分别形成反射防止膜和银电极。该银电极由用于与转接器(interconnector)连接的母线(bus bar)电极与从母线电极延伸的指状(finger)电极构成。在p型硅基板的与受光面成相反侧的第2主面上形成p+层。在p型硅基板的背面分别形成铝电极和用于与转接器连接的银电极。
但是,在上述构造中存在的问题是,入射光被第1主面上的银电极以及母线电极、指状电极遮住,产生了由阴影造成的损失,而且在该银电极下部产生了载流子的再结合损失。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在日本特开2009-12376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270743号中提出了下述方案:通过在硅基板上预先形成的贯通电极,将第1主面上的银电极的一部分转给第2主面上的银电极。
然而,即使在采用了上述的贯通电极构造的情况下,通过银电极遮住入射光,还是发生由阴影造成的损失。因此,其结果当然是发电效率降低。
而且,由于需要将多个银电极在第1主面上隔着间隔形成为条纹状,因此以一片太阳能电池来看,其面积扩大具有限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以单位面积来看的受光效率、发电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的另一课题是提供适合大面积化的太阳能电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包含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第1电极和第2电极。所述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的表面成为受光面,所述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的背面侧,与所述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一起构成pn结。
所述第1电极贯通所述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而朝向所述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其前端陷入所述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而被阻止,所述第2电极设置在电池背面。
如上所述,由于所述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的背面侧,在与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之间构成pn结,因此入射的太阳光能量转化为光电动势。
由于第1电极贯通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而朝向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其前端陷入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而被阻止,由此第1电极不出现在受光面上。因此,不会因第1电极遮住入射光而发生由阴影造成的损失。因此,能够实现以单位面积来看的受光效率、发电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
进而,由于第1电极承担着对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的集电作用,因此不需要以往为必须的受光面上的电极,大面积化没有限制。通过以适当的间隔将第1电极配置为例如矩阵状等,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
而且,由于第1电极贯通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而朝向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因此与外部的连接部分位于电池的背面侧,第2电极原本就在电池背面。因此,可以将母线电极或指状电极等全部在背面侧进行处理,不会通过它们遮住入射光而发生由阴影造成的损失。因此,能够实现以单位面积来看的受光效率、发电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下述的效果。
(a)能够实现以单位面积来看的受光效率、发电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
(b)能够提供适合大面积化的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可以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而更好地理解,这些说明和附图只是解释性的说明,因此不能认为是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受光面一侧观看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是表示晶体硅型太阳能电池的代表例的图,包含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1、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2、第1电极3、和第2电极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普拉有限公司,未经纳普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55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