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杆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75792.5 | 申请日: | 2011-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6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苏爱民;封钰;陈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苏垦银河连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5/00 | 分类号: | B23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杆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连杆加工工艺的改进。
背景技术
连杆大、小头孔精镗加工,传统加工工艺是:
1、以小孔O0为定位基准,利用芯轴定位小孔,加工出杆体上的结合面A1;由于该孔与芯轴的间隙误差,会导致出现一定误差;然后,将连杆盖连接至杆体上;
2、以小孔O0外一点为定位基准,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大、小孔,该定位基准能保证两孔间的距离精度;由于该一点定位基准已经与结合面A1有了前述误差,加之该点与结合面A1的距离较远,因此,该一点定位基准的误差会成倍增加。
目前,有部分客户提出了大孔结合面与大孔中心线对称度的要求(即两者重合)。比如,具体要求是(如图4所示):大孔O1到小孔O0的中心距L1±0.03mm,大孔结合面A到小孔O0的距离L2±0.03mm。
按照以上传统工艺,由于两孔是在一次装夹中同时加工,因此,大、小头孔中心距L1±0.03mm是可以做到的。但结合面A到小孔O0的距离L2±0.03mm,由于大、小孔位置定位的积累误差,而导致很难控制。也就是说,从小孔O0出发难以保证A1与大孔O1处于同一平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将积累误差转移到无装配关系的部 件尺寸上,进而提高产品整体的装配尺寸精度的连杆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杆包括杆体和连杆盖;杆体和连杆盖上分别加工有对合面一和对合面二,杆体与连杆盖的两对合面对合后,通过一对螺钉连接为一体,使得杆体连接有连杆盖的一端形成所述连杆的大孔端,杆体另一端为小孔端;在连杆盖上加工出对合面二后;
首先,以对合面二为定位基准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连杆盖顶面两侧的两个螺钉支撑面;
然后,再将杆体与连杆盖通过一对螺钉连接为一体;
最后,以所述两个螺钉支撑面为杆体轴向上的定位基准,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大孔和小孔。
本发明通过对尺寸误差的分析,对连杆加工重新选择定位基准,将尺寸误差转移到连杆盖上,以连杆盖两螺栓头支承面为基准,严格保证连杆盖两螺栓头承压面到连杆盖结合面的距离,保证了连杆大孔结合面A与大孔O1最大可能地处于同一平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杆体,11是小孔,12是大孔,2是连杆盖,3是螺钉,I是螺钉支撑面一,II是螺钉支撑面二;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中A是结合面,A1是结合面一,A2是结合面二,M是结合面二至螺钉支撑面的距离,N是小孔至结合面一的距离;
图4是本发明背景技术的示意图;
图中L1是小孔至大孔的中心距,L2是结合面到小孔的距离。
图中所示的粗箭头标记为定位基准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3所示:连杆包括杆体1和连杆盖2;杆体1和连杆盖2上分别加工有对合面一A1和对合面二A2,杆体1与连杆盖2的两对合面对合后(形成对合面A),通过一对螺钉3连接为一体,使得杆体1连接有连杆盖2的一端形成所述连杆的大孔端,杆体另一端为小孔端;在连杆盖上加工出对合面二A2后;
首先,以对合面二A2为定位基准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连杆盖2顶面两侧的螺钉支撑面一I、螺钉支撑面二II;
然后,再将杆体1与连杆盖2通过一对螺钉3连接为一体;
最后,以所述两个螺钉支撑面为杆体轴向上的定位基准,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大孔12和/小孔11。
本发明中结合面二至螺钉支撑面的距离M约为小孔至结合面一的距离N的1/5,误差积累也等比例缩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结合面A与大孔中心的对称度(重合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苏垦银河连杆有限公司,未经扬州苏垦银河连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57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锻轧联合新工艺
- 下一篇:一种喷射成形高熔点合金沉积坯锭的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