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新药及其提取分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5952.6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7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谢金魁;谢斌;张聪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金魁;谢斌 |
主分类号: | A61K35/64 | 分类号: | A61K35/64;A61P1/16;A61P3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乙型肝炎 新药 及其 提取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生物技术
背景技术
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HBV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0亿人被证明有HBV感染,5%的世界人口现行慢性感染,其中3.5亿人为HBV慢性感染,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世界上第10大致死疾病之一。我国属HBV感染中、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检出率为9.0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每年有80~100万新生儿携带乙肝。乙型肝炎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乙型肝炎治疗新药的研究迫在眉睫。
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抑制或清除HBV,减轻肝内炎症活动,延缓或阻止肝损伤,防止发展至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及肝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多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其中抗病毒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作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细胞因子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核苷类似物治疗、联合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导向治疗和基因治疗等。通过抑制HBV复制而直接阻断其自然病程的抗病毒疗法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但由于慢性HBV感染是病毒、肝细胞、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抗病毒治疗不仅与HBV基因异质性、HBVcccDNA的稳定性等病毒因素有关,更涉及到宿主的遗传素质及免疫状态等,因此临床抗病毒疗效远非理想,尤其是远期疗效。在抗HBV药物中,研究最为深入,疗效也较为确切的是α干扰素(IFN-α)和以拉米呋啶(3TC)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
干扰素,有抗病毒和激发免疫应答两方面的作用。干扰素使用效果个体差异大,对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完全应答率为30%~50%,完全应答的病人可能在3个月内使HBeAg、HBV-DNA转阴,且大多数结果稳定。但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的反应性,比对e抗原阳性患者差,疗程至少1年才能获得较好疗效。干扰素开始用时普遍有发热反应,治疗期间多有疲乏,食欲略差,较重要的是近1/3的病人发生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偶可出现精神抑郁症状或诱导产生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通用的剂量一般都能耐受,干扰素治疗期间激发免疫应答,ALT可能更高,肝炎症状可更明显,使较重的代偿性肝病失代偿,但是干扰素一般无耐药性突变。干扰素的适合治疗对象是慢性乙型肝炎,但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受到许多限制,如妊娠、精神病史、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性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等都是绝对的禁忌症。
核苷类药物,目前在国内以拉米夫定为主。拉米呋啶(3TC)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以左旋对映体构型存在的脱氧胞嘧啶类似物。拉米呋啶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HBV-DNAP)而抑制病毒的复制,起效快,对大部分患者有效,大约有10%的病人2周内血清病毒可下降至基础水平,但是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停药后易反弹,甚至病情加重。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发生耐药变异的比例增高,有研究显示:拉米呋啶治疗3年后,YMDD变异率可高达70%。拉米夫定最终抑制程度不及干扰素。另外,拉米呋啶对HBeAg的转阴率不及干扰素,且要坚持用药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其他核苷类似物,如阿德福韦(adefovir dipivoxil,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恩屈他滨(emtricitabine,ETC)等也能抑制HBV复制。但不良反应较多。如ADV是一种新的单磷酸腺苷类似物,对HBV野生株和YMDD变异株病毒有抑制作用,能使病人HBV-DNA水平迅速下降,但有明显的肾毒性,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轻度肾衰,停药后可恢复。ETV现已经完成III期临床研究,其安全性和耐受性与拉米呋啶相似,能抑制拉米呋啶耐药株的复制,但与拉米呋啶存在交叉耐药,发展前景似乎也不大。ETC疗效与拉米呋啶相似且耐受性好,但动物实验发现大剂量使用可能有致癌作用。
中药,近期新研发的成药(如肝复乐)和方剂不少,但尚乏能抑制HBV-DNA复制者,只能减轻肝内炎症活动,延缓肝损伤,防止发展至肝脏失代偿、肝硬化及肝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综上所述,权衡利蔽,目前仍然没有理想的抗乙肝新药,加强对新的抗HBV药物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金魁;谢斌,未经谢金魁;谢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59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