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森林脑炎病毒包膜E蛋白与人抗体Fc段融合蛋白及其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76640.7 申请日: 2011-03-29
公开(公告)号: CN102212139A 公开(公告)日: 2011-10-12
发明(设计)人: 赵平;朱诗应;任浩;戚中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9/00 分类号: C07K19/00;C12N15/62;C12N15/85;A61K39/12;A61P31/14
代理公司: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代理人: 丁振英
地址: 20043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森林 脑炎 病毒 包膜 蛋白 抗体 fc 融合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森林脑炎病毒包膜E蛋白与人抗体Ig G1 Fc段融合蛋白,及其在制备森林脑炎疫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森林脑炎病毒也称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是一种毒力极强的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森林脑炎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当高。森林脑炎病毒为重要的病毒类生物战剂之一,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将该病毒分类为C类病毒类生物武器。我国,森林脑炎是法定的由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森林脑炎疫苗是国家应急储备疫苗之一。

森林脑炎病毒至少有三个亚型,即西欧亚型、远东亚型和西伯利亚亚型,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捷克、保加利亚、波兰和奥地利等国。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三大疫区的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天山、阿尔泰山及横断山六个自然疫源地,其中东北疫区最为严重。近几年来疫情由林区向草原、丘陵、农业区蔓延,另外随着林区经济的发展和森林游、探险游、野外生存游的兴起以及林区生态环境的改变,进入林区的人群逐年增加,致使森林脑炎的流行范围逐年上升,对疫苗接种的需要也逐年增大。

目前的森林脑炎粗制疫苗和纯化疫苗均属于灭活疫苗,抗原成分复杂,有效抗原的含量较低,副作用较多,制备过程中涉及生物安全问题,大规模制备存在技术困难。

森林脑炎病毒包膜E蛋白是森林脑炎病毒的重要结构蛋白,介导病毒与受体结合与膜融合的生物学功能,该蛋白诱导的中和抗体是机体抗森林脑炎病毒的主要免疫保护机制(司炳银、祝庆余,森林脑炎病毒E蛋白研究的进展,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8;22(4):305-308)。开发基于包膜E蛋白为靶抗原的重组疫苗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是新一代森林脑炎疫苗的发展方向。

目前尚无基于包膜E蛋白为靶抗原的重组疫苗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森林脑炎病毒包膜E蛋白与人抗体Ig G1 Fc段融合蛋白,以及所述蛋白在制备森林脑炎疫苗中的应用。

森林脑炎病毒包膜E蛋白是森林脑炎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位于病毒体的表面,能诱导保护性抗体,包膜E蛋白免疫动物能保护动物免受病毒的攻击,因此发明人认为:该蛋白理论上可作为森林脑炎疫苗的重要抗原。为了使该蛋白能高水平表达,本发明对E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了优化,使用哺乳动物偏爱密码子合成E基因,可提高E蛋白的翻译效率,从而提高其表达水平。

抗体是由分化成熟的B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五类,即IgG、IgA、IgM、IgD和IgE。其中IgG是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约占人血浆丙种球蛋白的70%。免疫球蛋白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较长、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H链);2条较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相同的轻链(L链)。重链和轻链间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联结形成一个由4条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分子。免疫球蛋白分子可被许多蛋白酶水解,产生不同的片段。木瓜蛋白酶将IgG分子降解成两个相同的Fab段和一个Fc段。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antigen binding fragment),仍具有抗原结合活性。Fc段即可结晶片段(crystallizable fragment),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结晶,Fc段不能与抗原结合,但具有许多其他生物学活性,如固定补体、亲和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和粒细胞等)、介导与细菌蛋白(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和链球菌蛋白G)的结合等。多种基因工程药物将抗体Fc段融合在活性蛋白的羧基端,能提高蛋白的表达和稳定性,并方便蛋白的纯化。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是在森林脑炎病毒包膜E蛋白的羧基端融合了人抗体IgG1的Fc段,其中编码森林脑炎病毒包膜E蛋白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人抗体IgG1的Fc段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编码该融合蛋白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766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